一、北京精准防控
北京精准防控路线堪称国内防疫模板——看见了希望。
张文宏介绍,北京整体防控策略是精准防控,可以把有关病例追踪得非常到位,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病例的追踪都是完成得非常好,病例都跟新发地有关。北京精准防控路线堪称国内防疫的模板。
这种逐渐下降的疫情走势,以及所有病例非常清晰的传播途径,表明北京的疫情是可控的。
北京疫情不足以称为“第二波疫情”
张文宏表示,北京这一次疫情是一个散发疫情,只是一个突发性的小范围疫情,这一波在流行病学史上,我们只是说它是一个局部的反弹。这一波疫情它并没有造成非常大的扩散。
我们说的第二波一定要有比较明显的扩散,形成流行病学的特征,这一波局限的范围内被控制住了,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流行病学史上的一波。
国际第二波疫情必然会来
中国的目标是没有
我在很多场合也跟专家讨论,大家所谓的第二波一般来说泛指国际上的第二波。国际上来讲现在这波没有结束,特别是欧洲,它控制得比较好,现在复工复学,整个社会回归常态,是不是有第二波,这个是我们要讨论的。
北京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非常清晰,中国会拒绝第二波。
中国拒绝第二波的做法就是,无论是输入性的,还是局部的反弹,我们都会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不会允许有第二波出现。
我相信北京这一次疫情的防控也给我们更大的信心,中国不会有第二波,但是国际疫情的第二波有可能已经在展开,或者将来要展开,所以这个估计是可能性非常大的事件。
二、病毒来源学说
美国有人怀疑,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来源的说法,美国方面对此没有公开回应,我们无从作出判断。
4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知识普及,有关专家回答媒体提问。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说,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相关信息,美国有人怀疑,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来源的说法,美国方面对此没有公开回应,我们无从作出判断。
他说,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学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病毒源头的研究,对病毒的来源提出了许多学术观点、假设等,中国科学家目前也在开展相关研究。
他说,从病毒溯源科学研究全过程来看,这是一项科学难题,需要较长时间,且存在不确定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希望世界各国把精力和关注点集中放在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上,病毒溯源这一科学难题需要各国科学家深入研究。”
特朗普认为病毒可能从武汉的实验室泄漏出来的,但是毫无证据。
寻找病毒起源对于防止其进一步蔓延非常重要,但科学家们目前的研究(包括建模、细胞研究和动物实验)却显示出精确定位病毒起源的困难性。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遗传学家Lucy van Dorp说:“我们很可能根本找不到它的起源。如果能找到,那将是非常幸运的。”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目前最大的谜团仍然是它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类。绝大多数观点认为它是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的野生病毒。但还没有人在自然界发现它,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
特朗普认为病毒可能从武汉的实验室泄漏出来的,但是毫无证据。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冠状病毒研究人员Arinjay Banerjee说,确定该病毒来自哪种动物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野外找到它,其他方法都不足为信。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病毒进化研究员李兴广说,鉴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如此广泛,即使在动物中检测到,也不一定能确认它们作为中间宿主的作用,因为它们可能已经被人感染。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
当地时间5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世卫组织是否相信武汉病毒研究所是新冠病毒的源头。
世卫专家米歇尔·瑞安(Micheal Ryan)博士强调:“世卫组织多次听取数位仔细研究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和病毒本身的专家的意见,确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
三、北京新发疫情为输入性
北京近期的疫情反复让人始料未及,且带来了多个未解之谜。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病毒来源问题。目前国内权威专家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断病毒有可能来自欧洲,甚至美洲。异于中国本土流行的新冠病毒,为中国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杨鹏日前表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
15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病毒“肯定不是北京原发地发生的,是从外地引进的”。他判断病毒“更像欧洲的”,来自欧洲或者是美洲。
杨占秋解释说,“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就如同给人类进行DNA鉴定一样,孩子的父母到底是谁?来自如里?检测结果比较确定。”
杨占秋指出,病毒基因型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异,变异一般发生在两三年后,至10年20年。而不同的病毒检测结果表现为不同基因型,检测人员很容易辨别其中区别。
研究表明,冠状病毒不会感染鱼类等水生生物,三文鱼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他倾向于水产品或者牛羊肉、禽肉等在国外被加工过程中被病人污染,后经冷链运输被带入中国。
病毒类型不同对于疫苗的研发带来了新的难度。“毫无疑问,病毒基因型不同,会导致疫苗效果减弱甚至无效。这意味着疫苗既要对中国流行的病毒有效,又对欧洲流行的病毒有效,增加了疫苗研发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