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曾工作多年,又全职带娃3年。学习成长来回摸索。
3月第1天,一场大哭,突然长够了勇气,萌生了真诚分享学习践行圣贤文化/身心灵经历、感悟的想法。
从哭说起:
为啥哭?对自己高中经历有了深入觉察,触及人生底色。
简单经历:小学、初中成绩好。自我感觉优秀,谁都夸奖。高中不是中等,就倒数,还有不及格补考、被罚站的经历。
这经历的影响?
一下子自信心被压垮,虽然高考触底反弹一下。但这经历一直没放下。有种不是真正的我,得重新过一遍,走回真正“农村女娃上学励志路”的执着。
多年过去,总结不管工作、生活,心态似乎都带着强烈的“求认可,想证明”。
☞这当然有积极意义。可也发现这强烈的想法,总会易走入“用力过猛”地拼(更多是主观感觉)最后再“疲惫不堪,隔个三四年就得大休息调整。内心也脆弱,听不了批评,惧怕那背后有“否定”。
对此新的觉察?
因缘契机,听到共读伙伴对同样经历的认识?
✔反求诸己,这样的经历?看到自己从小做人的〖漏失〗。
听过后觉察,妈呀,猛然清醒。想一遍从小的经历,痛哭流涕,感慨居然34岁才有这样的认识。
曾感叹为什么有这样的境遇?命运弄人。但沿着自我成长导向,一切向内看,才有答案。
《弟子规》里有“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直到这次,才对应到自己身上。
&成长明面上,是曾经学习挺好,后来成绩排名差,没了自信。
&看不见的一面,是从小因为学习成绩还行,内心升起了孤傲、虚荣的姿态。“一学习好遮百丑”:表现懂事但对家人说话口气硬、没恭敬心,不擅长沟通表达、不关心别人需要、抗挫折能力没锻炼、被质疑,甚至只是被评价时,容易急躁、懊恼。
真像“瘸着腿”走路。成绩的虚荣坍塌,另外是零补充,迅速就崩盘了。
脆弱又心高,引发“自责”,对他人的“嫉妒”。活在比较、竞争里,也很容易远离人,封闭自己。这样的“求认可”,何尝不是一种要毁了自己、无底洞的欲望!
想到此,真真痛哭流涕。已过30多年,才看见人生的根基居然没搭建!多么颠倒可笑。
而且这样的“求认可,想证明”,因为起心动念都是自己错了方向的“欲望”,其实根本就会〖求不得〗啊,又苦了自己。
怎样有做人根基?恭敬心、谦卑、真实,礼敬一切人,向所有人学习。
感恩这样的蓦然清醒。致敬圣贤!致敬天地!
#圣贤文化 #国学智慧 #读书笔记分享 #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