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词坛一向都是男性的天下,从苏轼的男性视角,到柳永的仿女性视角,再到李清照的女性本色视角,女性才真正有了文学史上的第一次的真情流露。女性的突围,为男性为主的刚性思维中,增添了一份柔情。
我们需要太阳一样灼热的阳刚之气,也需要月亮一样清冷的阴柔之美,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0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领军人物。这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最见他的气度。大江、大浪、赤壁、乱石,全是大气象,谈论的事件也是大事件——赤壁之战。且看周郎的风度翩翩,说笑几句,胜局已定。江山英雄豪杰,这是一群英雄的时代。但历史的长河会带走他们。
所以啊,人生似梦,还是把酒问明月好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如跳出这份历史的沉重感,独享清风、明月和酒。
冲天的豪气,这是苏东坡独一无二的气质。
02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词风与苏轼截然不同,柳永是婉约派的领军人物。但是,须得注意,柳永是一位男性,却有一种女性的愁苦,有一种哭哭啼啼的感觉。
苏轼要哭,那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看苏轼伤心到极点,那泪就是千行了,这是霸气的泪。
而柳永,眼泪汪汪的不够,还要拉着手,相互看着,泪眼婆娑对泪眼朦胧。想要说话,说不出,声音哽咽了。这种情绪,更像小女儿情态。
婉约与豪放还有一个区别是:豪放派直截了当,不罗里吧嗦。婉约派有种弯弯绕的感觉。心有千千结,你一个个去解。
那蝉鸣、那骤雨、那清秋节,那杨柳岸、那晓风、那残月。千种风情,就不与你说。但若是敏感一点,也就了然,那种凄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个忧郁的气质,是柳永的标签。
03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男性写女性,虽然也有“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细腻的情绪,但是还是不够了解女人。我们女性的特质,更是一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词中的意象跟苏轼词是截然不同的,与柳永词比较相近。红藕、玉簟、兰舟、大雁、月亮、落花流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事物。
蒋勋说,唐诗是一种外放的情绪,关注的是生活中的大事件。苏轼、辛弃疾的词也类似这种风格。其他宋词却回到了个人内省的状态,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写词不用再到边塞了,亭台楼阁皆是词,甚至到了后来,躺在床上也是词。
这是宋词对唐诗的突围。而李清照的出现,是女性对男性的突围。
同样是上高楼,柳永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诗人假借女性思维,却仍抒发的是男性的无奈、孤寂之情。李清照这样说:月满西楼。等西楼、坐西楼,月光照遍,心也凉透,直白地抒发了女性的愁。
女性的直白,这是李清照的亮相。
一次次地突围,思维才会有不同。
一次次地突围,个性才会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