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学习任务愈加紧迫,应试压力随之而来,家长们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为孩子的学习发愁,总想让他多学一点儿;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累,没有时间休息和玩耍。唉!可真是矛盾啊!
其实,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思路,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用AND思想,而不是OR。
注:这种方法不是我独创,是从日本博士妈妈那里学来的。(生了5个孩子的日本女博士,日本女医生吉田穗波,在陆续生了5个孩子、全职工作的同时,到哈佛留学两年,还出了本书。中文版是《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
其实这种方法并不神秘,和我们所说的“统筹”差不多。
孩子的一天有很多事要做,有必须要做的,有不得不做的,有自己想做的,有可做可不做的。上了学的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放学之后的时间怎么安排,就是一门学问了。
一定不要报太多的辅导班!
一定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玩耍时间!
一定要有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
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学习和做事注重效率!
放学之后,不去上辅导班的时间,孩子可能想看课外书、想画画、想听故事、想看电视,要写作业、要听英语、要读课文、要练乐器、要吃饭、要洗漱、要睡觉……
时间肯定不够用!
如果用OR 的思路,家长们肯定会要求孩子做重要的事,多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没有就算了。
但是,这样的话,孩子肯定不高兴,学习效果也不好。
而如果用AND的思路,可以一边玩一边听英语,洗漱的时候听故事、看课外书,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这样一来,孩子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事就更多了!
当然,用AND的思路,是一种一心两用,所以要注意有些事能够同时做,有些事必须专心做,进行合理的安排。
而有些时候,做家长的,要有一些小心思、小技巧,悄无声息地,就给孩子渗透了学习,孩子不知不觉,玩得挺开心,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学了进去。比如: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可以放英语、放古诗、放故事、家长自己读(课文、古诗等)。别看孩子在专心地玩耍,好像没有听进去,但是听得多了,无意之中也能记下很多呢!
有时候,我儿子正玩得高兴,他爸爸叫他:“来,咱们学一会儿英语吧!”他才不理呢!就像没听见一样。我就不这么做。我是把英语学习的APP打开、播放,OK了!儿子玩他的,听到了就跟着哼几句、唱起来,听到喜欢的,自己就跑过去翻开书、用点读笔点来听——忘记玩了!这样多好!我在旁边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