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王小波读了奥威尔的《1984》,他说,这已经是历史。2019年伊始,我读完《1984》,这不是一部让人开心的小说,千想万想,还是决定将自己的一些感受整理整理,不吐不快!
作者奥威尔在1948年写下这部幻想小说,无巧不成书,这个剧本在18年后的新中国上映。所以,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有一种历史代入感,将中国那十年我所了解的灾难与书中的情节相比较,毫无违和感。我想,这应该就是王小波所说的历史。
作者将小说名字定为《1984》,在这个故事开始时,主人公温斯顿已记不清具体的时间,模糊的记忆让他猜测应该在1984年左右,当时天下三分,大洋国、欧亚过和东亚国三足鼎立,水火不容,但政治环境形势却如出一辙。无处不在的电屏幕,监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神出鬼没的思想警察,像猎狗狩猎一般搜寻着思想异端的党内人,像主人公温斯顿一类思想有觉醒迹象的人,睡觉都是一场挑战,无意识下的梦话会让死亡降临。
故事的发生,是温斯顿被思想警察盯上后,思想警察给温斯顿设下的一个又一个暴露思想的连环陷阱,在温斯顿以为迎来思想解放、思想自由时,一网打尽。身为思想警察的奥布莱恩很清楚如何让一个思想有异端的人彻底臣服在老大哥的思想下,先是取得温斯顿的信任,让他误以为温斯顿所追寻的就是奥布莱恩所拥有的,再一步一步摧毁他所追寻的信仰,当信仰变得痛苦、不堪,党的思想“战争即和平、自由即战役、无知即力量”变成了温斯顿唯一的真理。
在故事中,有几个情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温斯顿在贫民窟见证了炸弹的落下,一只齐腕炸断的人手在他面前的人行道上,他只是“将这东西踢进阴沟里”。当死亡麻木了人的恐惧,当死亡麻木了人的人性,当死亡让人们习以为常,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可怕。二是,温斯顿的邻居帕森斯的小女儿,向巡逻队举报从钥匙孔里听到的,说了“打到老大哥”梦话的父亲。入了狱的帕森斯竟在夸赞女儿做的好,为她感到骄傲。当亲情消失,当孩子的童真不再,他们成了党的武器,意想不到的锋利的武器,不过成人已经麻木,倒也不用受被亲情背叛的苦痛。三是,在故事后半段多次出现由一位无产阶级老妇人唱的几句歌词,“这本是无望的痴念,如同易逝的四月天。可就是一个眼神一句话,把我的心儿窃取梦儿牵”,这是机器编撰的词,若给它填上“二+二等于四的自由”的主语,是不是更形象了呢。
奥威尔以他深邃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针砭时弊,一语成谶,被当作了超越时代的预言。
读完《1984》,我想我需要去了解一下那十年的历史,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