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个人之间相互借款的行为经常发生,一些有法律意识的人在借钱给别人时会要求借款人写个文件,实践中文件的形式千差万别,最常见的两种文件形式是“借条”和“欠条”。
“借条”和“欠条”, 二者虽仅有一字之差,但意义相差千里。下面我就二者的区别进行简单分析。
1、二者字面意思有区别
“借”的基本意思有借进和借出,借进是指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出是指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从金钱方面说,它的基础法律关系通常是借贷关系。
“欠”的基本意思是借别人的财物等没有还或应当给人的事物还没有给,它偏重于未还,通常发生在当事人之间就之前已经发生的金钱债务进行结算,以“欠条”作为一种结算凭证,它的基础法律关系并不一定是借贷关系,可能是合同关系,或者侵权关系等。
2、产生原因不同
借条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当事人之间发生了借贷关系,原因比较单一;
欠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有可能是借贷关系,也有可能是拖欠货款,或者应付赔偿金等,简单说就是凡是以给付金钱为内容的债都能产生欠条。
3、诉讼时效不同
先了解下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就是指权利人向法院主张其权利的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权利人可能丧失胜诉权。法律不保护懒惰的人。设立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积极维护自己受损的权益,及时结束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稳定状态,稳定社会主义经济秩。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借条和欠条在诉讼时效上有什么不同。
借条和欠条都可以约定还款的时间,如果约定了还款时间,那么两者的诉讼时效是相同的,诉讼时效都是从还款时间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三年。
二者在诉讼时效上的区别,主要发生在没有约定还款时间上。
首先说借条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时间,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诉讼时效从债权人给予债务人的宽限时间届满的次日起开始计算三年。在诉讼时效期间,债权人每向债务人主张一次债权,诉讼时效就中断一次,但是,如果从借款之日起二十年,债权人从未要求债务人还款,那么债权人超过了最长诉讼时效,其债权可能不被法院支持。
然后说说欠条。如果欠条没有约定还款时间,诉讼时效从作出欠条之日起开始计算三年。同样,诉讼时效期间内,债权人每向债务人主张一次,诉讼时效中断一次。如果三年内债权人没有向债务人主张还款,就超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将可能丧失胜诉权。
为什么欠条从作出之日起就生效了呢?原因就是,欠条作出的原因是在欠条作出之前债务人已经因各种原因拖欠了相应款项,在作出欠条之日,债权人已经知道自己的权益遭受了损害,这时候债权人就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借条和欠条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我们需要作出这样的文件时,一定要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不能因为一字之差让自己的债权无法实现。
更多法律知识请关注梧桐花开 悟法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