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提到两个同样是3岁左右的孩子,在同样英语环境里,为什么一年之后,一个孩子可以跟别人交流的很好,另外一个孩子却直到回国,也没有学会说英文,且英语水平没有任何的进展?
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国外环境的差别,而是他们到这个环境之前,听音辨音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听音辩音的能力不同,英文学习的进展水平也是不同的:
辨音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话进行拆分,他们听到的不是一个一个抽象的单词,而是有意义的片段,再对应具体的情景就可以明白是什么意思,并且可以马上输出。
如果孩子之前没有听音辨音能力的积累,即便在国外的语言环境里,听到了语音信号,也等于是无效输入,或者是一个效率特别低的输入。
所以,听力辨音、听觉记忆之后,才是听力理解;把原汁原味的语音信号输入大脑,才是输出的前提。
那是否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听音辩音能力发展的好,孩子最终的英文水平一定是非常好的呢?完全不是。原因是什么?
而英语启蒙,究竟又是启蒙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语言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辨音能力的强弱,更多地是影响孩子的听和说。大家可以**对应我们中文学习上,我们把只会“听”和“说”的人叫做“文盲”,所以,如果孩子只是具备听和说的能力,有非常高的听力水平,或者是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而不继续进行英语阅读训练的话,在英语学习上,他也一样是个文盲。
而要进行阅读训练,磨耳朵和自然拼读是必须要经过的两个学习阶段。
一
自然拼读是什么?
我们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学的是音标,用音标来辅助我们学习英语的发音,直到大概2009年左右,自然拼读引进到国内,我们才知道原来外国人学英语是不学音标的,而音标是让把英语当成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使用的。
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英文字母本身有两个属性:一个是Letter name,就是字母名,另外一个是letter sound,就是字母音,比如字母C,它的字母名是我们常说的C,它的字母音是“K”,这个音的拼读,就是我们说的自然拼读。
孩子们在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中,要学习声音和字母的对应,要学习声音和单词的对应,还要学习声音和实物的对应;最后孩子完成单词和实物的连接,就是声音在其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把英语学好,是因为我们通常学的是letter name(字母名),我们背单词的时候通常是A-P-P-L-E-Apple这样去记单词,这些letter name 在我们大脑中,无法变成可以识别的语音信号,而语音信号其实才是构成英语听力的基础,音才是英语启蒙的重点。
英语国家的孩子不学音标,就是通过对letter name 和letter sound这样反复的训练,学习拼读规律,然后在阅读中,巩固强化这些规律,这就是以声音输入为基础的母语的学习方式,跟我们之前靠背字母组合背单词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
二
磨耳朵要不要抠单词?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磨耳朵的关键是什么?按照文章前面所述,对于孩子来说培养他的辨音能力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所以,磨英文耳朵的关键在于熟悉英语的韵律节奏,培养英语的语感。
这个也是学习母语的方式,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习中文,是从听各种中文儿歌童谣开始的,英语国家的孩子,是通过听各种英文儿歌来训练语感的;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也完全可以走同样的路:首先是让孩子在大脑中储存足够多的语音信号,这样他们才能够区分各种信号的不同,才能够形成辨音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能听懂每个单词不是那么的重要。
回想我们孩子学习中文的过程。在孩子会说话之前,我们给他输入的是整段的语音,还是单个的词呢?很显然,我们跟孩子不停地说话,而不是教他们具体的词汇,所以他们储存了大量的声音信号在大脑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不会知道每一个词的意思,我们也没有一个词一个词地给他们解释。
英文的学习也是同样的过程,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整句话的意思,相同的情景反复地多了,或者是不同的情景里面有相同的东西出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理解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如果磨耳朵的时候特别地强调单词的听力输入,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拿出每一个单词都能明白,但是放在一起、用正常的语速去说,组成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甚至句子中出现了省略、连读、弱读这些变化的话,孩子们就会因为缺乏整体的理解能力,很难理解到完整的含义。所以磨耳朵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训练孩子的韵律节奏,而词汇的习得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缺乏这些锻炼的孩子,在朗读文章、故事或者韵律诗的时候,会把每个词读的一样重,或者本该弱读的一些词没有弱读。这样的朗读方式让中国人去听,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和外国人交流,他们就会觉得很困惑:你的重音到底在哪里?你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另外一个方面,当外国人跟我们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会把一些小词,比如is、and这样的词,非常快地读过去,或者弱化,或者连读,而我们的孩子就听不到这样的词,自然也就不能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所以在英语启蒙的初期,我们要先放下单词,****让孩子去听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的孩子在听的东西,这才是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也是听力辨音能力的基础。
三
磨耳朵素材的选择和使用
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家能够接触到的语音输入的素材也越来越多,对于刚刚开始启蒙的低龄儿童来说,最好的素材就是原汁原味的儿歌和动画片。
01 素材听不懂、看不懂?
很多家长跟孩子一起听儿歌或者是看动画的时候,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这个英语好难呀,我自己也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孩子应该也听不懂,那这个输入是不是无效输入呢?刚才这一集动画片是不是白看了呢?
孩子虽然没有理解快速的语音资料的中文意思,但是他通过大量的听,辨音能力提高了,也就能把语音资料中的元素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说的看不见的语言能力的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学习语言能力提升背后的逻辑关系,因为,我们了解了这个规律之后,虽然我们暂时看不到效果,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知道这个过程是有价值的,因而就**不会在孩子听了一段时间也没有看到什么效果的情况下,觉得特别焦虑、或者质疑这种学习方法的正确性。当后来他们的输入量足够大、并且泛听和精听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阶段,孩子自然地实现输出。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启蒙方式。
02孩子排斥英文音频和视频?
**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非常排斥英文动画片,他只要求看中文动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孩子的年龄越大,对中文的依赖度越高,就越排斥。
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我们首先要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太纠结孩子在看动画片的当下能收获到什么。因为可能孩子本来就听不太明白,这时候如果我们在旁边一直在问“你听懂什么了?刚才他说了什么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或者是,“这里面的某个单词你有没有听出来呀?它是什么意思呀?”抱着这样特别强烈的学习的目的,带着孩子去看动画片,特别是看英文原版动画片的话,孩子一定会非常排斥。
我们只需要要放平心态跟孩子一起去享受动画里面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猜,他刚才说了什么,他们想做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情节的发展上,而不是以听懂为目标。
第二就是素材的选择。我经常在五年级的课堂上给孩子们放动画片,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是他们依然非常愿意看,因为在英语课堂上除了放动画就是放课文的音频,对于孩子来说,原版的动画片一定会比课本上的课文或者对话的音频更有趣。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推动他去看原版的英文动画,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03 太在意口音,不知道英文素材怎么选择和使用?
还有很多家长特别在意英语口音是否正宗。比如会问,你们学的是英音还是美音,用的是英国的素材还是美国的素材?你们是中教上课还是外教上课?我的发音不标准,怎么给孩子读英文绘本?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对照一下中文学习的过程: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除非以后他要选择播音员的专业,否则他听到的都不是百分之百标准的普通话,而且如果父母祖父母辈来自不同的省份或城市,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听到各种不同的方言。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孩子听到不标准的发音后会影响他学说普通话和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孩子有原来的底子在,不同的口音对孩子的普通话水平的影响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这个现象可以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在选择资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比例。只要给孩子输入的原版英文资源占了主要的地位,我们就不用担心孩子会被不规范的东西带跑。
这就解决了很多妈妈一直焦虑的一个问题:我的英文发音不标准,如果去给孩子读英文绘本,他会不会就模仿我的发音从而变得跟我一样不标准,说中式的英文?其实,只要孩子听力的输入不是百分之百来自于妈妈,而是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来自于原版音频,那么孩子的发音或者是听力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相反,孩子还有可能会去纠正妈妈不纯正的发音或者韵律节奏,这是特别常见的一个现象。
我们甚至会在教学的素材里面给孩子找一些不同国家不同口音的英文原版素材,去帮助孩子进行泛听,让他了解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英语发音。但前提是这些素材的韵律节奏都是一样的,这些不同口音的正确的语音信号都可以帮助孩子去建立自己的语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