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常想,在两个人的相处中,不管是普通朋友、男女朋友、同事、夫妻、兄弟姐妹,到底哪个位置才算是相处中的底线所在?这里所说的底线就是容忍度的大小。这个底线正确与否,并没有任何一个标准来衡量,更多的是纠缠于情景与情绪控制上。这也恰恰印证了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从善一百天,毁于一句恶。”
一部分人说人类是最忘恩负义的动物,像小猫小狗获救后,会对施救者报恩至终生,而人在危急时接受帮助,刚开始是“感恩戴德”挂于嘴边,但时间一长,恩情慢慢被消磨干净,一日出现与自己心目中“恩人”形象有冲突的情况出现时,厌恶便会占据思维空间,再经过无痕迹的“发酵”之后,便会远离甚至隔离这个往日的“恩人”。
这里的底线又再出现。那底线或容忍度到底是什么?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忍受被刀子划过皮肤的疼痛,却无法忍受骨骼碎裂的疼痛。这两种疼痛的不同就是容忍度的高低。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容忍度的高低除了外界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当时的情景及自身感受综合形成的,当相处过程中纠纷出现时是两人独处的,容忍度相对会高些,如果当
场有其他人在场,特别是上司或是亲人在场时,此时的容忍度则是最低的。是的,面子。
通过长期观察,越爱面子的人越容易对一些人或事降低自己的容忍度,因为他们觉得对方虽然平时很爱护自己,但在很多外人在的场合中令到自己没面子了,这完全就是在羞辱自己,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此时再回应几句针锋相对的词语,关系也就直接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