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红岩村,探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坚守

上面这张图,是红岩村宣传部的办公室,宣传部长先后由南方局常委凯丰和董必武兼任,实际工作由许涤新负责。

同时,这间办公室也是统委下属的经济组办公室,许涤新任经济组组长,负责搜集、研究大后方的经济状况,对经济实业界进行统一的战线工作。

竹桌、长条凳、单人床、竹书架、办公桌、两把藤椅,便是当年宣传部的陈设,十分简朴。

接下来,是红岩村的图书室。

一个大搁板,几个长条凳,左右两边是架子型的简易书架,两窗中间是立体式的大报夹,这便是当年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图书室了。

别小看这简易的图书室,当年也是藏书上千,以及报刊、杂志等。

墙上贴着“太忙就挤,不懂就钻”的条幅,是周恩来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让龙潜同志写好贴上去的。周恩来、董必武有时也在这里召开会议。

接下来,是组织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

当有地下党的同志来南方局汇报工作时,需要在这住下,这里就成了临时的客房。

在这住过的,有江苏省委书记刘晓、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方方、南委副书记张文彬,以及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等。

为巩固党的工作,保存党的实力,南方局在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坚决、及时地领导各地党组织贯彻“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

这是周总理为红岩村的组织部提出的要求,什么意思呢?

自“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强了反共活动,总理强调我们的地下党员一定要单线联系,来保证党组织的隐蔽性。对于暴露的同志,要及时地撤离、转移,尽可能地保存党的实力。

由此可见,红岩村的组织部就是搞地下工作的部门。

隔壁这间办公室其实也是组织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据门牌介绍说:在1942年10月至1943年6月,林彪赴重庆谈判期间在此办公住宿。

1945年8月至10月,毛主席赴重庆谈判,这间办公室又成为毛主席警卫人员的住所。

1946年3月,叶挺将军获释后,一家人在此短期居住。只可惜,叶挺将军于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博古、王若飞等在返回延安的途中,不幸空难,让人窒息。

透过这些简朴的办公居所,我仿佛看见,当年的他们身着土布的灰色军装,或伏案急笔、或拿文件匆匆穿梭于“咯吱咯吱”的木质楼板间。

如今,它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峥嵘岁月的历史,更是红岩精神的象征。

红岩村的这些办公室,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时期的奋斗与坚守,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热血和智慧。

参观历史,感恩当下,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当珍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