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
一、情商需要我们回归内心的需要
我们经常会照顾别人内心的需求,问题是,我们知道别人内心的需求吗?
二、疑虑:点出了别人的问题,不会伤和气吗?
1.我们能为别人想,这是很珍贵的品质
2.对自己:我们放大了尴尬的感觉
A.这是促进彼此成长
B.公司的主要任务可不是交朋友
3.同事之间是专业上的关系
4.对对方:ta的需求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三、我们的情感偏差
1.我们不知道别人内心的需求
2.我们不但不能满足,还委屈自己
总结:杰出的人——内心强大的人
1.不是要自己故作和气,忍让,谦让
2.恰如其分,由自己内心出发,想想情绪从哪里来的,将其安放,舒服的做自己
金句:
1.如果“实现自我”是人生最高的追求,那就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其他琐碎的一切,随着时间过去,都会随风而逝。
2.当我们终于有机会展现才华跟能力的时候,却又瞻前顾后,担心得罪了同事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推己及人的“因为害怕委屈了别人,结果就先委屈了自己”。
自我总结:
一、情商就是要回应我们自己内心的需求,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听得到内心最想要的东西。
有一些人在看待人际关系的时候,觉得要照顾别人内心的需求,问题恐怕就在于“你并不清楚别人内心的需求”。
一个令人为难的处境。有一些人碰到了机会,想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跟能力,可是却怕面对这样的竞争,会伤害到其他竞争者。
例子:
部门开会的时候,这个同事提出了一个TA觉得很好的构想,可是你听到这里面有很大的漏洞,而你的构想显然更完善。
如果执行之后成果不顺利,这时候你再提出任何的想法,那就是放马后炮。没有人会认可这样子的能力,大家只会觉得你有点没品。
二、疑虑:
“真的可以在开会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吗?”“点出了同事思虑不周,这样不是很伤和气、很尴尬吗?”“这个同事难道不会从此恨你吗?”“这样做,难道不是踩着别人往上爬吗?”
1.这是珍贵的品质
首先,能够推己及人地去揣测别人的感受,是一个很珍贵的人类的特质。
2.对自己:放大了尴尬的感觉
可是,这样想的人,往往是放大了“自己被别人指正”的时候那种尴尬的感觉。
A.懂得学习的人
在经历了这个指正之后,我们甚至会改善自己,在下一次提出构想的时候,把事情想得更周到。
B.对方不会怨恨,因为公司主要任务不是交朋友
就算我们心里面留下了疙瘩,觉得“对方不应该让我们当众下不了台”,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不会跟这个同事变成朋友,可是不至于怨恨到去报复TA。
公司是一个集合众人之力去完成任务的地方,而不是交朋友的地方。
3.同事之间是专业上的关系
当我们去公司里面上班的时候,我们跟同事的关系就是专业的关系。
如果什么任务都完成不了,却交到了一堆朋友,这样子,一方面没有资格领公司给的薪水;另一方面,在专业上也不会有任何的长进。
情感的追求不应该来自于同事
应该来自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伴侣。
4.对对方,TA的需求和你想的不一样
就算你为了对方而委屈了你自己,对方可能也会完全无从察觉,因为你不是TA,你不知道TA内心的需求。
TA内心的需求可能就是要在公司里面出人头地,而不是跟你变成好朋友。
小结:
当我们终于有机会展现才华跟能力的时候,却又瞻前顾后,担心得罪了同事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推己及人的“因为害怕委屈了别人,结果就先委屈了自己”。
三、纠正我们情感偏差
1.我们不知道别人内心的需求
根本就不知道别人内心需求什么,就企图要去满足别人内心的需求。
2.我们不但无法满足,还委屈自己
在根本无法满足别人的需求之下,却先委屈了自己的需求。这样的双重误差,耽误了我们实现自我,不是很可惜吗?
总结:杰出的人-内心强大的人
1.不需要你故作和气,各种地谦让,各种地忍让。
如果一味地谨慎小心,也许表面上会被别人认为是一团和气;可是实际上一定很乏味,也会让受访的人觉得很没劲,白白浪费了两三个钟头,跟你聊一些TA早就一再重复过的事情。
2.恰如其分
情商的关键在于心中要明白,要追求恰如其分。
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展现自己的实力,这就是心里的明白;而寻找一个能够恰当地展现自己的方法,这就是恰如其分。
如果“实现自我”是人生最高的追求,那就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其他琐碎的一切,随着时间过去,都会随风而逝。
为了维持同事之间的和气,结果就故意隐藏自己的实力,这是把对方想得太弱,又把自己想得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