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晋国为智氏,韩氏,赵氏,魏氏所把持。其中智氏在智瑶的带领下更是蒸蒸日上,显赫一时,智瑶也愈加骄横恣睢。殊不知,祸根已悄然埋下。
公元前464年,晋伐郑,大胜。庆功宴上,你来我往,推杯换盏,一片喜气洋洋。然而,不知智伯是喝醉了还是借酒装疯,以报赵氏拒绝出兵伐郑之仇,这位力大无穷的仁兄顺势抄起手边的酒罐子砸向赵无恤,(莫名想到朱元璋抡起椅子砸向太子朱标,导致太子惊惧交加英年早逝;这位仁兄扔酒坛把自己砸了个灭族下场。)赵氏虽未当场发作,却早已怀恨在心。
除了赵氏,韩氏也未逃过智瑶的羞辱,蓝台之宴,智伯公然辱韩康子及其家臣段规。智国忧,规劝主上早日防备灾难来临。智瑶大言不惭:哼,我不发动灾难,哪里有人敢兴风作浪!(说大话会吃亏的)
智伯愈发骄横,竟把主意打到了韩赵魏三家的立身之本——国土上(想当年中华民族为了保卫领土跟匈奴,蒙古,之后又跟欧美,日本火拼,誓死不让,可见国土对我们的重要性,智瑶这是利欲熏心了摸老虎屁股啊)。韩为避祸,乖乖割让了土地。魏则更为深谋远虑,谋臣任章看出智氏虽表面强大,不可一世,内里早已失了民心,不堪一击,决定“将欲败之,必先辅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先叫他疯狂,再让他灭亡!赵氏则难忍智瑶欺辱,公开反抗,逃往晋阳。
智瑶率韩魏两家大举进攻赵氏,上演了一出水淹七军的好戏。眼见赵氏即将灭亡,与智瑶的得意洋洋相反,韩魏两家忧心忡忡。原因很简单,唇亡齿寒啊,智氏消灭了赵氏 必将更加强大,下一次指不定矛头就对准了自己,这可如何是好?与此同时,赵襄自派出外交官张孟谈趁夜溜出重重围城,私会二君,游说来游说去,主旨就一个:我死了,你们就能好好活下去吗?于是,三人一拍即合,造反!
智伯再次醒来,他的大军已被反灌的大水淹了个七荤八素,旁有韩魏两军夹击,后有饱受他水淹之苦的恨不得将他剥皮抽骨(他们确实做到了,智氏死后,赵氏将其头骨漆成酒器以报当日酒罐痛砸之仇,也有人说是溺器,这个狠)的赵军穷追猛打,智军兵败如山倒,智氏也被灭族,一代诸侯就此覆灭。
智氏的灭亡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早在选继承人之时,智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才无德,只会招致更大的祸患,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正如刘备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智伯不仁,屡辱他人,恶虽小,却足以招致人心的离散,终致家族的败亡,不可不引以为戒。
(感觉这位仁兄和楚霸王项羽很像,日后读到项羽列传再将其与项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