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谈话:
今天谈话的学生有:李跃,刘璇,袁梓涵,叶怡明和谢心茹。今天帮助了他们分析了近期学习的情况和他们每个人存在的问题,结合我观察到的情况和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了批评教育和鼓励指导。希望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他们能迎头赶上,为顺利升入九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班级论坛:
今天的班级论坛是有吕孟阳组发起和组织。今天的论坛题目是:人生的路不是多选题。发起这个题目的缘由是:人生有许多条路,就像选择题一样,只有一个答案就看如何选择了,选择之后不遗憾,不后悔,如果你选择正确,他会为未来铺下更厚实的路,如果错误他会让你吃一堑长一智,人生路走下去就是一辈子,所以要认真选择,让自己的内心去选择,才会不遗憾,坚决不回头,青春韶华匆匆,愿你不悔梦归处。
今天发言的学生有:陈红斌,鲁豫,张钰,王爽,刘林静,于福康,赵欣,王雨春,冯子轩,李奥晨,王鹏,唐铜欣,苏甜甜,吕孟阳,王佳,范怡飞,马吉龙,袁梓涵和郭朝鑫。
正如张华翔拟稿的内容:人生的路不是多选题,并不是每一条路坚持的走下去就会成功的,总是要慎重的选择,当你发现沿途风景与预想中的不太一样时,不要闭着眼睛继续往前冲,而是应该停下脚步,好好整理心情和思路,假如真的走错了不要紧,赶紧刹车,亡羊补牢犹未晚。
三、关于读书:
今天阅读的是郝老师的《网师一周观察(22)|坏习惯、英雄与备胎》,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关于上周的一周观察读后的行动问题,本学期的阅读我只限于了所修两门课程——《教育学经典啃读》和《给教师的建议》,而其他书读的较少,真的应了郝老师的话“购书如山倒,读书入抽丝,虽惦记着阅读学习却总是将其排在一天中次要的位置。”打开我的手机淘宝,全部清单里几乎都是书籍,而买来的书籍都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桌上,好多还没有翻开过一次,今天想来,有太多的惭愧和无奈,所以行动力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要走出舒适区,遇到方老师,遭遇榜样,见贤思齐,受感召,被唤醒,不能再忍受旧我的沉沦,从而效仿追随,不陷入自我保护模式,用理性(观念、道理)指导行动,而不是依赖习惯(习俗),成为榜样,追求卓越,亦不是为了引人注目,只为了内心的充盈和幸福。
第三、不善于学习是一种坏习惯,坏习惯塑造差的人生。什么叫积习难改?什么叫积重难返?
连岳说:“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有巨大的惯性,迫使人们无意识地一再重复,这重复又壮大坏习惯的力量,增加它的惯性。”
坏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原因固然复杂,但与幼年接受的养成教育有主要关联。心理学家已经形成共识:儿童在六七岁左右就形成了影响一生的基本人格。
如何改变坏习惯?
改变习惯,本质是重新建构观念的过程,是修改、升级大脑深层认知模式(也称图式、信念、潜意识)的过程。改变的办法:一是阅读,二是行动。
第四、英雄都是被迫上路的。不是英雄遇到了危机,而是危机成就了英雄。魏智渊老师曾总结了一个成为英雄的规律:被迫上路——遭遇危机——遇到帮助者——成为英雄。
第五、这几天,华为公司遭遇危机,遭遇发展中的“至暗时刻”,但华为挽狂澜于既倒,在美国全面封锁的情况下确保战略安全。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华为云淡风轻的季节,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从而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而我们的备胎又在哪里?
对照自己,我发现了诸多的坏习惯:拖延、随意和翻朋友圈(其实朋友圈大多数被商家占领)等,今后我会通过阅读和行动来努力改掉这些坏习惯,在被迫上路的情况下,遇到了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在所谓的岁月静好里修炼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