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打开《终身成长》这本书之前,我从未阅读过任何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在我的想象中,心理学书籍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我是做好硬着头皮啃读的准备的。然而,展卷读来,我却忍不住被深深地吸引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一句句智慧而又不乏幽默的语言,以及那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彻底颠覆了我对心理学书籍以往的观念。当我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感到眼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我仿佛拥有了改变全世界的力量,我无所不能。
对观念的冲击和颠覆
读完第一章后,我在豁然开朗之余,不免有些疑惑,作者已经把观点讲得如此清晰,那么后面还有这么多章节的内容,作者又要讲些什么呢?待我一章章读完后,才渐渐明白:作者提出的这种思维模式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就理论谈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故事来论述成长型思维在各个领域中的实践运用。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很多观念都被颠覆了。比如:怎样看待是否有某方面的天赋?怎样夸奖孩子?怎样看待挫折和失败?怎样追求成功?等等。而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作者对人们心理发展规律的探究和把握。
作者认为,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知的);人类在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以及训练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
作者认为,失败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作者认为,无论我们是谈论达尔文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
作者认为,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他们来自何方。”真正的自信并非来源于一个头衔、一身昂贵的西装、一辆名车或者一系列收购案。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你的思维模式:你已经做好的成长的准备。
作者认为,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建立和修复自尊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作者认为,了不起的人是那些可以倾其所有努力奋斗的人。
…………
在“洗脑式”的颠覆观念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有迷惑,有顿悟,有感慨和感动……阅读本书的旅程于我而言是一个既学习,又治愈的过程。我开始试着接纳那个我总认为既不聪明、也不够好运,且总是缺乏坚持和毅力,总是在梦想和现实中挣扎,屡挫屡败的我。
对失败经历的再思考
在阅读本书的旅程中,最触动我心灵的是作者利用成长型思维来思考和反省生命中的失败。或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难以释怀的失败,我也不例外。相比那些成功的经历,更令我刻骨铭心的却往往是那些失败的经历。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失败的体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竞赛,二是编排节目参赛。难忘那次去昆山参加省级优质课展示时,因自己过于看重结果,心理压力太大,而导致未能好好发挥,最终与全国的赛课失之交臂;难忘那次带领合唱团去南通参加省级比赛,因为领唱的突然感冒导致发挥失常,再加上自己应对经验不足,最后仅仅拿了三等奖;难忘那次帮其他单位编排合唱,因为盲从一位名气大的导演,没有坚持自己一贯的编排要求,再加上对群众歌咏式的合唱缺乏经验,结果比赛惨遭“滑铁卢”。
而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总是要痛苦好长一段时间,常常夜半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眠。我反复地思索着每个细节,一方面痛恨自己的各种失误,一方面觉得无法面对和承受这样的失败。用文中作者的话来说,我甚至每次都感觉自己被贴上了失败和无能的标签,并任由自己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
如果我能早点看到这本书,或许我就能少一点为失败而悔恨的时间,少一点为介怀别人的评价而痛苦的时间,而更多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会用成长型思维去勇敢面对这些失败,面对那个痛苦悔恨而惊慌失措的自己,然后告诉自己:“嗨!亲爱的,重要的不是悔恨,重要的是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你学到了哪些东西?一次失败并不能给你下定义,鼓起勇气,继续努力!下次你可以争取做得更好点!”
踏上新的成长之旅——
作者不只是“坐”而论道,更是“做”而论道,对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甚至预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误区并一一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书中, 作者带领着我们走上了“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这真是一段独特的令人兴奋的阅读体验。从接受——观察——命名——教育,一路走来,我被深深地吸引,我完全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我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不断地反思并内省。最有趣的当然是“命名”,我们居然可以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取个名字。在作者例举的故事中,人们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取的名字真是五花八门:“杜安”、“杨尼”,“甜心老爹”、“亨利埃塔”,一个个都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受此启发,我也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取了个名字:苦大仇深。这个名字缘于我觉得自己有时过于认真,过于执念,有点苦大仇深。哈哈!我也开始试着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苦大仇深”友好相处了,并警惕他左右我的思维和情绪。
当我对被安排的工作有所不满时,苦大仇深就很容易跳出来,我会试着对他说:“请你再冷静一些,也许我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试着理解一下领导所处的位置和他们的想法。”
当面对纪律特别差的班级时,我的苦大仇深又会要跳出来,让我忍不住要在课堂上发火。我会试着告诉他:下面坐着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独立的生命体的孩子,也许我还需要学习一些方法,我要试着多了解他们。也许我下次可以准备的更充分一些,我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学习。
当我发现儿子在学习时偷偷上网与同学聊天时,我的苦大仇深忍不住要发飙,我压住火气对他说:发火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许我需要跟儿子谈一谈,究竟应该怎样合理分配时间,也许我可以帮儿子选择更适合的与同学沟通的方法?
说实话,我现在觉得自己控制情绪和面对挫折的心态好了很多,当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我可以教育好“苦大仇深”,并与之友好相处的。我也可以从此遇到一个更从容、更自如的我。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写道:“如果你遇到了困哪,就去试试这种思维模式。它会一直在那里等着你,为你展示通往未来的道路。”是的,思维模式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态度,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踏上“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吧,这个世界充满了能量,充满了可能性。当然,一切并不那么容易,但至少只要我们开始努力,一切就皆有希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