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学习“告别”。真的,“告别”是需要学习的。但这是另外的故事,或者说会有另外的书评来围绕这个主题阐述。而本书,推荐序说的很到位——晓娅老师没有把从发现母亲出现认知症的迹象到最后离世这段时间的照顾任务当作是一场“漫长的告别”,而把它当作是与母亲重建全新的沟通模式、重建母女关系、抚平过去创伤的珍贵机会。她赋予了母亲全然的接纳(我能做到吗),剥开认知症的外表去欣赏母亲的独特性(这份欣赏来之不易,也是从被动接受开始的);在母亲与认知症共存的晚年,晓娅给了母亲理解、温暖、亲近、陪伴与守护(太不容易了)。这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35个短篇,更形成了一种闪光的东西,就是深藏于内心却难以启齿的爱。
从晓娅老师应对母亲出现的各种情况中,能看到她对心理学理论的研究甚深,技术运用也是出神入化,甚至是富有创意,经常有神来之笔。值得学习。但我想,爱是一切,没有爱,是不会这样精细化地运用所学所能的。不仅是指晓娅老师对母亲,包括后来入住养老院的护理团队。
合上书页,还是有些抗拒去想象发生在自己身上(明明知道鸵鸟心态要不得)。现在,每天给妈妈打个视频电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