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未写文,若是怪天气,连绵阴雨加上秋乏,也能说得过去;若是怪灵感,脑中空白加上思维混乱,也可糊弄。我要找借口,那是种类超群,别说春困秋乏夏疲冬眠,仅说灵感不足,就能将自己说服。
借口,在我生活的低潮中,偶尔运用,能让我稍感振作,但在寻求进步的阶段,运用一下,反而掩盖真正原因,让自我沦为自我谎言中的“被害者”。文字有些拗口,解释一下就是说,我没写文字的这段时间,不是没有灵感,而是犯懒。
在做文案之前,文字创作仰仗“灵感”,脑中空白时,总想变着方法地寻求外界刺激。看电影,泡酒吧,交朋友……唯独没想过让自己静下来。当然,这些方法有一定效果,但也要看概率,至少一半的时候,没卵用。
原因自然出在我的大脑里。也就是说,我没有将文字融入我的思维,更没有将文字的组成方式(灵感)变成我的下意识。好比我是一个销售人员,在产品信息没有完全内化时,总会错过许多交易时机;当产品信息内化之后,我不仅能随时挖掘客户需求,更能在平时娱乐的交际中,创造交易时机。
文字也一样。我成为文案之后,文字是以客户需求为主,致使我经常遇见一种情况:客户想要一篇文章,主题领域是我从未接触过的,灵感空白,而且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它总是高频率出现并无法避免。
有人选择退缩,觉得困难,最终放弃;有人迎面直上,准备、纠结,最终长时间保持手托香腮的姿势,久久斟酌落笔之处。在文字上,我没有那么多内心戏,几乎每次写文时,脑中都是空白,没有退缩,没有勇气,什么都没有。
就像第一天到公司报道的新员工,没人教、没人带,看着办公室忙碌的景象,愣在原地,一脸懵逼。也不能老是傻愣着呀,那怎么办?找事做呗。不知道怎么做?扫地总会吧,不行就去打扫公司厕所啊,总有事情能做。如果不该做这些怎么办?那公司里总会有人出面制止,然后给我安排工作,最后,我也融入这片忙碌的场景中。
文字创作就是这样,什么都别管,别去瞎准备。在文字还没有完全内化时,框架也多余,不是说框架没用,而是在没有摆脱灵感束缚前,很难理出框架。除非知道写什么,或者客户已给框架,不然就像准备阶段,浪费时间。
什么都不管,保持住脑袋里的空白,然后呢?写!不用想先写标题还是内容,写就行,许多文字大咖在分享个人经验时就说过,文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落笔写。当然,我们如今都是以敲击键盘代替纸笔,那就敲键盘。
如果写美食,就从自己最近一次的家常便饭开始;如果写医疗,就从最近一次的挂号开始;如果写旅行,就从最近一次外出乘车开始;如果写故事,就从最近一次的倾听开始;如果写电影观后,就从电影剧情开始;如果写歌曲推荐,就从听歌的状态开始;如果写读书心得,就从合上书的那一刻感受开始……
我没有通晓的领域,但每个领域都能与我的生活产生交集,即使没有亲身经历,那也有听说,或者看见。把与之有关的零散片段和言语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不用管对错、语法、标点……只管敲击键盘。过程中,想上厕所就上,想喝水就喝,但脑中的文字线路不要让它完全断开,保持一丝粘连,即便乱入浆糊,也随它。
当把内心所有与之有关的文字记录下时,重头浏览一遍就会发现自我的思路正在清晰,即使整篇文字都没用,那在写文的过程中,也能发现问题。有问题就找方法,有方法就找步骤,文字成体,在修修改改与开始结束的过程中,总能遇见趋于完整的时刻。
先创造出第一个字,再组合成第一个词,这篇文章如此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