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了,会面临很多时间管理的问题。本身每个人的时间管理都应该是自身的事情。但是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养成,需要大人的参与,协助孩子逐渐形成习惯。最初的管理可以借助可视化的图表来形成一整天内宏观的时间概念,以一些时间节点的设置和每日的互动去立体化沟通。这里只针对早晨起床说点自己的看法。
每个人的改变都要从自身做起,逐渐意识到并去实施,逐渐的养成,才能逐步内化成习惯。对于孩子也是如此,任何的命令与高压,只会只会持续强化,我应该遵守爸爸妈妈给我的强制规定,不遵守就会有各种后果,孩子很难从内心接受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爱与沟通,要贯穿育儿的始终。勿要以爱之名,行命令之实。早起的直接命令或者粗暴做法,看似高效,但会隐藏很多暗坑和后遗症,也会在孩子心里逐渐形成一种畏惧权威的倾向。
单就让孩子起床这件事情,家长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我列出以下几条可以参考的经验,以及一些扩展和思考。
1、可以把时间拉长,留有足够的冗余,从模糊的时间段,逐渐过渡到精确的时间点,逐步缩小时间范围。也要预留反复的空间,习惯的建立总是在不断的精确过程之中,当前的情绪总会有所影响,生活也不可能实时精确。
2、在晚上的陪伴时间,利用绘本故事等各种方式去影响孩子。时间绘本会有不少,也可以自己编一个时间管理的故事。然后不断重复去强化,孩子对时间的认识。每当孩子不想起床时候,都可以用里面的角色来与孩子对话。也可以幻化一些口头禅,在不断对话中与孩子重复。已经在孩子内心留有印象的那些形象都可以当成亲子沟通的桥梁。
3、把欢乐,注入其中。可以以一段乐曲开场,也可以以孩子喜欢的故事或者父母录音来预热。也要善用话语的力量,把话说到孩子心里,有原则的坚持,也要有灵活的表达。甚至幻化出魔法精灵,带给孩子一天的好心情。起床所附带的情绪,很可能也会影响一天的情绪走向。能让孩子更积极的开启每一天的发现探索过程,也会让生活丰富多彩,孩子也会有更多等欲望去发现。
4、时刻要把爱的沟通形成习惯。要以实际行动,去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去与孩子沟通。爱的表达需要预热,如涓涓细流不断浸润。形成习惯,才能在与孩子沟通中,做到不断观察,换位思考,也才能在不断反思与改进中去做到更高效的陪伴。
5、以每天的时间图表为宏观的时间管理方式,让孩子认识时间。同时也可以贴出家长的每日时间图表。家长与孩子互为裁判去互相监督,会比单项的监督更加有效,更容易 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6、孩子的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只能辅助不能代替。要时刻以启发孩子自身认识为主,一旦孩子认识到了自会改变。认识到提升也是在不断的螺旋式演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内驱力的养成需要不断去给予孩子自我探索反思的环境和空间时间。要以观察为起点,耐心为准绳,反思为推动,实践为目的。看待一个生命从无到有,再到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多么值得认真观察认真陪伴的事情。我是个不僭越,不夸大自身对孩子影响的合格的旁观者吗?
7、从小事做起,寻找意义。在看数学的时候忽然发现意义的重要。一个没有意义的事件是很难产生持久的记忆力形成长期记忆的。要把时间管理嵌入生活,让孩子寻找以及思考这些对她生活的意义。这些是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去不断在与孩子对话中可以去结合场景不断启发孩子反思的。
8、复盘与反思是成长的捷径。要在家里创造这种陪伴的习惯。可以利用的形式会有很多,可以隐藏在游戏中去启发孩子。比如:在与孩子玩手偶游戏时候,或者讲故事绘本时候,启发孩子这个角色为什么如此了,如何才能解决呢?家庭会议或者双向沟通都是良好的复盘与反思的环境。也可以幻化一个魔法凳子,只要坐上就能反思,家长可以坐上去以游戏化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去喜欢和适应这种形式和过程。这类方式会有很多可以贴合生活随意去利用。
9、以上所有说的条目,都要以实际执行者的执行方式为准。生活无法追求完美,孩子也终将附带更多实际养育者的烙印,无论这个养育者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或者兼而有之。在追求科学育儿的道路上,需要家庭成员同步而行才可能会更加有效。但是生活往往都会有各种不确定性,也无法尽善尽美。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去妥协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摆正心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
陪伴孩子成长的旅程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美美想到此总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我总想抓住生活中的每个瞬间去做的更多更好,却苦于自己没有时间陪伴。生活给了我许多,也带给我许多无奈。孩子让我变得更加勇敢,看到自己更加自信的一面。育儿最关键的也就是小学之前,我希望自己的勇敢和努力,能带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力量。尽管作为爸爸我的影响有限,每每回到家,也就那一点时间,即使这点时间我也无法轻易抓住毕竟孩子还有自己的事情。但我希望在点滴的陪伴之中,能让孩子明白,勇敢与自信是需要在不断尝试中去找寻去反思的。成长就在这一点一滴之间,如水无形,不断流淌,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喜怒悲哀,尝遍人生百态,不改初衷,才是生活的强者,才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