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二时,老师不知说了什么,旁边的同桌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还年轻,这就是我的优势。我也不知道他说这句话只是为了装一下或者血气方刚心怀理想。
只是后来不知道他是否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但因为是小县城、小乡镇,那个时候的很多同学初中就辍了学,步入社会。
不知他现在是否还有那时的年轻气盛呢?
另外,屏幕前的你,不知你是否也这样想过?我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梦想。
年轻气盛是好事,只是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认识到时间其实很宝贵。
而这句“你还年轻”,在我看来更像一句毒鸡汤,具有欺骗性。
如果你在追逐梦想,本来的热血方刚,可能就会因为这句话冷却你的激情。当旁人一句:你还年轻,不用急,以后有的是时间。你追逐梦想的动力可能就会被冷却。你年轻时拜师学艺、四处奔波,也可能因为这一句“你还年轻”,一次次错过崭露头角的机会。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梦想也被搁置,等你恍然醒悟时,以不再年轻!
同样的,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由于年轻,无论是职场上还是个人创业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难题,你能做的也只有迎难而上,因为这是你成长的很好机会。
要知道,你只有试错,才能在错误中得到成长。
这个时候,别人来一句:没关系,你还年轻,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可能你会心生退缩,拿这句话当你不努力、不突破自己的挡箭牌。
别人在不断攻克难题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信息资源,而你却在安逸中徘徊,几年后差距拉开了,你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努力!
最后,别人都已经结婚生子,有车有房,赚得财富,而你还在原地打转,这个时候你才发现,所谓的年轻其实是在欺骗自己。
作家七芊说过:你还年轻,其实就是一句客套话。
人家不过是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
记得以前听我妈说过,邻居一个31岁的大哥哥,已经在家里待了半年,最近还在打听工作机会,我很是惊讶。
这个大哥哥成绩特别好,再加上985毕业,一入社会便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一次,他因有事着急下班,慌忙之下把第二天要给客人展示的文件里的报价填成了成本价,隔天老板特别生气,当众批评了他,也导致他失去升职加薪的机会。
然后他告诉朋友,安慰他:不就一份工作吗,不开始换一份不就好了吗,你还年轻,有什么大不了的。
加上二十多岁的年纪,谁都有几分傲气,于是一气之下辞了职。
之后他又陆续换了好几份工作,但由于不满意都辞退了。他总觉得他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就这样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发现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了。
这时他才发现,如果他没有一技之长只靠一份文凭,以他现在的年纪很难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了。
而他年轻的资本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他耗光。
如果打个比方,就像老鼠跳进一个满是谷物的大缸,吃不完的食物让它很是安逸,不知道跳出去。
但是当它吃完缸里的谷物时,想跳出去,但来不及了!
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警醒大家!
不要被这句话给欺骗了,要知道,美好的未来是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物价一样,不会等你慢慢成长。
时间在流逝,物价也在涨。
记得以前,一分钱可以买一颗软糖、一个馒头,1块钱就可以吃一顿饱饭,几百块就可以交学费。
现在呢,出去玩两百块只能吃顿饭!
你看,任何东西都在变,但只有你还在止步不前。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都在一步步变厉害,与时间的变化永远是成正比的,甚至财富也是指数性的增长。
因此越是年轻,越是要努力,抓紧时间奋斗,不然在时代的变迁下,甚至有生之年,你的生活都不会有丝毫改变。
要知道,幸运只会眷顾那些努力的人,你想坐享其成、天上掉馅饼砸到你?或许这种情况只有可能是杀猪盘吧!
所以,“出名要趁早”。
你可能会说,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不就是很好的反例吗。
那只是你看到的。
纵观古今,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其实都是厚积薄发。
古代入木三分、铁杵成针、悬梁刺股的典故…
著名钢琴家朗朗,从7岁开始练琴,每天都要练琴6小时。甚至后来还要在上下学的情况下,把课外的练琴时间从6小时增加到8小时。(这里就不评价他父亲的做法)
著名画家摩西奶奶,虽然76岁才开始画画并一举成名,但一辈子拿着针线刺绣的生活,已经潜移默化的为她的美术奖赏能力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音乐诗人李健,虽然是退出水木年华后8年才开始爆红,但在此之前,他经常把自己关起来写歌…
这些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年轻时也没闲着。
从来没有什么一蹴而就,想把任何事情做好,都要经历长时间磨练。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其实在此之前早已在时间的长河里扎下了根。
之前看过一则面向60岁以上老人的报告:此生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75%的人为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而后悔!
总之,永远不要失去向上的动力,不要因为一句“你还年轻”就不去努力,都说它是“资本”,我更倾向是“一记耳光”,告诉你:你的能力与经历,尚且“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