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 [jī] 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白话解:
黄帝说:天度的道理我已经明白了,还想了解一下气数是怎样与天度相配合的?
岐伯说:天是以六十日为一节,六节便是一年,而地是以九数与天相联系的。天有十干,代表十日,与十二地支排列组合,六十天便是一个甲子,六个甲子就是一年。因为周天有三百六十度,这就是一年有三百六十日与周天相应的计算方法。从古至今,一切生物都是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的,天地阴阳的变化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不论人体中的九窍,还是地上划分出来的九州,都与天气相通。天地阴阳之气相通,便产生木、火、土、金、水五行和三阴三阳之气。它在天就表现为风、暑、火三阳和燥、寒、湿三阴;在地就表现为木、君火、相火三阳和金、水、土三阴;在人体就表现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经脉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脉。天、地、人三才,又各分而为三,三乘以三便是九。在地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在人体有九脏,也就是胃、大肠、小肠、膀胱四个盛贮有形物质的“形脏”和肝、心、脾、肺、肾五个藏精神的“神脏”,合为九脏,与天度节气相通应。
黄帝说:我已经听明白“六六”与“九九”相通的道理了,但先生在前面曾提到把有余的气积累起来,便构成闰月的问题,我还想听听什么叫做气呢?请启发我的蒙昧,消除我的疑惑吧!岐伯说:这是前代帝王所保密珍藏的学问,而由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黄帝说:请详细地讲给我听听。岐伯说:五日便是一候,三候十五日便是一气,六气九十日便是一时(季),春、夏、秋、冬四时三百六十日便是一岁。每一年有五运中的一运主宰该年的气候变化。五运是按着木、火、土、金、水的顺序,轮流主宰气候变化的。一运主宰一年,五年一周期,如此周而复始。在一年之中,五运又各主宰一个季节,如此季节更替、循环往复。每一候的五天中,也是这样分别由五运所主宰。这种每年都相同的变化,叫做主气。除此之外,还有随着每年地支不同而变化的客气。主气与客气,都影响着气候,也影响着生物界。因此,如果不会推算主气与客气相遇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一年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变化,不懂得五运之气的太过与不及的道理,那就不可能全面掌握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发病的内在规律,这样也就不能算作高明的医生。
黄帝说:五运之气按一定次序更迭推移,周而复始,好像圆环一样没有终端,又怎么会出现太过与不及的变化呢?岐伯回答说:五运之气更迭主宰时令,所以各有所胜,也就是每一运之气都有旺盛的季节,同时,也有相互克制的季节,从而产生太过与不及,互有盛衰的变化,这是经常会出现的现象。黄帝说:那么平气又是怎样的呢?岐伯说:既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的情况,便是平气。黄帝说:太过和不及有哪些具体变化?岐伯说:这些内容在有关五运六气的文献中,都有记载。黄帝说:“所胜”是什么意思?岐伯回答说:春胜长夏,也就是木克土;长夏胜冬,也就是土克水;冬胜夏,也就是水克火;夏胜秋,也就是火克金;秋胜春,也就是金克木,这就是五行之气的相互克制在季节中的反映。按照取象比类的方法,人的五脏就是根据这四时五行之气来命名的。如肝与春季、木气相配合;心与夏季、火气相配合;脾与长夏、土气相配合;肺与秋季、金气相配合;肾与冬季、水气相配合。
黄帝说:怎样才能知道它们之间的相胜情况呢?岐伯说:要想知道所胜,必须首先观察气候到来时间的早晚。观察的方法,一般是以立春为标准,如果时令未到而相应的气候先期来到,就称为太过。如春季未到而气候已经温暖,便是木气太过之类。某气太过,就会侵犯自己所不胜之气,而加倍克制自己所胜之气,如木气太过,反而欺侮金气,而加倍克制土气之类,由于这是某气太过淫盛所造成的,所以把这种情况叫做“气淫”。假如气候与时令不符,五运之气的变化无法分辨,势必影响人的健康而生疾病,虽有技术高明的医生,也难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反,时令已经到了而气候迟迟不到,就称为不及,如春季已到而气候尚寒,便是木气不及之类。某气不及,就不能克制所胜之气,而使它妄行;而所生之气,也因为缺乏资助而生病;所不胜之气,更会乘虚而侵犯。如木气不及而不能制约土气,使土气妄行;因木不能生火,而火气受病,金气更加倍克制木气之类。由于这是某气不及而受到逼迫,所以把这种情况叫做“气迫”。可见,要想知道太过与不及,就需要用正常的气候为标准,来衡量某一具体时令气候到来的早晚。因此,只有严格地按着四时节序去观察五气的变化,才能够准确地了解到气至与不至,因而也就知道了太过与不及。假如气候与时令不符,五运之气的变化无法分辨,势必影响人的健康而疾病内生,虽有技术高明的医生,也难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黄帝问道:五运之气会产生不按次序更替而紊乱的情况吗?岐伯说:自然界的气候不能失掉规律,如果失去规律就是反常,它就变成对生物及人体有害的了。黄帝说:气候反常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岐伯回答说:如果反常之气候是这个时令气候所胜的,病情就比较轻微,例如春天出现湿气偏盛,春属木而湿为土气,木能克土;如果反常之气是这个时令气候所不胜的,病情就严重,例如春天出现燥气,燥为金气,金能克木,假若这个时候再感受其他的邪气,就有死亡的危险。所以说,当反常的气候出现在它不能克制的时令时,虽然能引起疾病,但病情轻微;若恰巧出现在它能克制的时令时,那么引起的病情就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