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波,送红花

                            ——小红花班特别约定

有幸聆听了珍珍老师分享的“点线面结合法”打造班级的专属文化,结合学校“小电波文化”与“小红花班”特色,我对小红花班的班级文化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可聚焦“电波传花·能量共燃”的核心,打造更具联动性与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具体优化如下:

一、核心理念:让“电波”带着“红花”跑起来

小红花是暖暖的小奖励,小电波是传奖励的小跑道,全班一起当“送花小使者”——你送我一朵,我传他一朵,让每个角落都暖暖的!

二、点上突破:把“传花”变成大家都爱做的事

1. 跟学校文化“手拉手”

从学校“小电波传递爱与成长”里,我们班定下小目标:“电波专送小红花,温暖送到你我他”。 班级门口挂两样“标志”:



2. 三步传花法:简单又好玩

(1)当“红花侦探”——发现好事马上行动

每个孩子都有“侦探小本本”,看到同学做好事(帮人捡笔、主动倒垃圾),立刻画一朵小红花,写清“因为你______,送你一朵花!”,悄悄塞进对方的“电波信箱”(教室后墙挂着每个同学的小布袋)。

(2)当“电波快递员”——让红花“跑”起来

教室墙上拉3条彩色毛线当“电波轨道”,每天选3名“快递员”(戴“电波小帽子”,帽子上有天线图案):

举着迷你小喇叭喊:“滴滴!小电波带着红花来啦——送给小A,感谢他帮同学讲题!”

把写有名字的红花卡片挂到轨道上,轻轻一推,让卡片“滑”到对应同学的照片旁。

(3)能量升级:攒花换“超能力”

攒够5朵花,就能从“红花能量宝箱”里抽一张“超能力卡”:比如“当一天小老师”(带全班读课文)、“点歌权”(课间放自己喜欢的儿歌)、“给好朋友送一朵‘友情花’”(额外获得一朵花转赠)。

三、家校联动:让“传花”走进每个家

1. 家庭“传花暗号”

家长和孩子约定:在家做好事(自己整理书包、给家人捶背),家长就画一朵“家庭红花”,贴在冰箱上,拍张照发班级群,配“电波留言”:“这朵花通过电波传给小红花班——小B今天自己叠被子,太能干啦!”

老师看到后,会在教室轨道上给孩子“补一朵花”,并让“小主播”播报:“小B的家庭红花飞进教室啦!”

2. 亲子手偶:让“电波”有表情

亲子共做“电波传花手偶”:

用袜子或卡纸做卡通形象(比如圆脑袋、圆肚子的“电波宝宝”),手里举着一朵立体红花,身后画波浪线当“电波尾巴”;

做好的手偶挂在教室“手偶剧场”,课间可以用手偶演“传花小故事”(比如“电波宝宝送花给不爱发言的小C,鼓励他大胆举手”)。

四、教室变“能量场”:处处能看到“传花”的痕迹

1. 看得见的“动态场景”

“电波传花轨道”:轨道尽头贴一张“红花地图”,谁的红花多,谁的位置就亮一盏小彩灯(用泡泡泥,安全又好看);

“红花广播站”:每天课间10分钟开播,“小主播”念“今日红花日记”:“昨天小D帮同桌讲数学题,这朵花通过电波绕教室三圈,现在稳稳落在他桌上啦!”

“传花工具角”:放着空白红花贴纸、小喇叭、轨道卡片、“侦探小本本”,谁想送花随时能拿。



2. 藏在话里的“小提醒”

老师日常这样说:

“小E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这朵花的电波太强啦,全班都收到你的温暖啦!”

“小F的红花攒了8朵,要不要让电波帮你‘分’2朵给最近进步的小G?”

五、玩着玩着就把“温暖”传出去

1. 校内外“传花仪式”

运动会专属环节:每个组有一根“电波接力棒”(棒身缠满红花贴纸),获胜组跑完后,用接力棒碰一下其他组的棒,说:“这朵花的能量传给你,下次我们一起加油!”

社区小行动:带“电波红花徽章”(别在衣服上,徽章是红花+电波图案)去社区,帮老人拎菜后说:“这是小红花班的‘温暖电波’,送您一朵花当纪念~”

2. 学科里的“传花小游戏”

语文课:写“电波传花信”,格式是“亲爱的______,小电波说你______,送你一朵花!”;

科学课:玩“红花密码”——用“1朵花=点头,2朵花=拍手”传递信号,比如“同桌帮你捡橡皮,就给他‘2朵花密码’(拍两下手)”;

班会课:开“红花派对”,用磁铁板展示“谁的红花被传递次数最多”,给“传递王”发“电波小奖杯”。

通过以上改进,“电波”不再是单纯的符号,“红花”也不止是静态的奖励,二者通过“传递—互动—共生”的逻辑,既紧扣学校“小电波文化”的流动内核,又让“小红花班”成为一个“人人会传花、处处有温暖”的独特集体,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会发电波的小红花”,在传递中收获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