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注定是一个肃穆的日子……,那满山的粉粉的桃花,被二月的东风无情的吹散着,一片片的被雨水卷入了小河 ,河面上飘着怜怜的桃花瓣。让人有种莫名的惋惜。随后是李花,随后是杏花,随后是梨花……。梨花落尽是清明。
东风吹散了桃花,吹落了李花、杏花,吹尽雪白的梨花,把清明节吹进了人间。每年的清明似相同,每朝每代的清明又何尝不一样呢,然不能类同的是事是人非,人们的生活状态不一样,人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导致了人们在清明节这天的哀伤的心境不一样。
古时候,由于历古朝代的战乱不断,清明节这天来扫墓的人群各不相同,有丧失了儿女及孙辈的多病的奶奶;有充军战死在疆场的儿子的父亲;有战乱中失去了丈夫的年轻的寡妇;有病死了父母的孤儿,还有面对孤坟悲痛欲绝的年轻的妈妈……。清明的风,悲凉、悲壮又那么的悲哀。那哀哀的哭嚎夹杂着断续的爆竹声,把清明节的"祭"字推向了高潮。
清明的天空满天的乌云,毛毛细雨绵绵的象天流下的泪水,人们行走在小道上,手腕上提的祭品湿透了,身上的衣衫湿透了,头发湿透了。天公悲悯,把人们的哀意挂在了天上。
今天是二零一九年的清明节,一大早就来到了奶奶的墓地。爸爸早己将坟上的杂草、树枝除了,培上了新土。我们将买来的冥币、金元宝、银元宝统统给奶奶烧去了。
清明节,虽然要肃穆庄严,可也没古时那么哀怜。人们生活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清明节己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人们可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再说战争与饥饿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疾病己能及时的控制和治疗。清明,我们不想再听到悲痛声。清明节,从此人们不再"路上行人欲断魂"了。
太阳露出了红红的唇,天空虽有些清雾,可东风飘过来一阵阵的青草香还是那么的诱人,满山遍野的油菜花,黄黄的开满了半个天下,那油腻腻的香味塞满了人的鼻头,仿佛醉了一般,香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奶奶的墓前一块方塘,清澈见底,似一面碧玉般的镜子,云从此过,鸟也从些过,风一吹皱皱的。鱼和青蛙在悠闲的游着,塘四周长了不少马尾草,懶懒得在水中摇晃着。塘的东西两侧载着四棵垂柳,长得十分的好看,嫩绿的柳枝随风一摆轻柔多姿。这坐墓的墓基是我爸选的,前有水塘,后面是缓坡,左右地势平衡。奶奶一生性格和善,临老安葬在此,也是一种福气。
培好了新土,坟墓如换上了新装。爸爸在草丛很密的地方修了一个坟帽,圆圆的足有五十斤重。两个年轻人将它抬上坟头,平稳的放在坟的顶端,祭扫的程序基本完成,最后给奶奶的坟墓披上了白色的剪着花的白纸,爆竹燃放完了可远处依旧有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在响。
朝霞托着太阳缓缓地升起,忙碌了一个早晨,墓地扫好了,大家紧张的心情开朗了。冥币快燃尽了,一股淡淡的带着墨香的烟味弥漫着。
这香味,是奶奶的眷顾,是老人家的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