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问柴郡猫:“你能否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
柴郡猫回答:“那取决于你想去哪里。”
爱丽丝说:“我不在乎去哪里。”
柴郡猫说:“那你走哪条路也无所谓了。”
爱丽丝又补充了一句:“只要我能到达某个地方就行。”
“哦,只要你走得足够远,那你一定能做到。”柴郡猫说。
——《爱丽丝梦游仙境》
要理解生活,向后看;要过好生活,向前看。
——《日记》
逆向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我们以具体的结果作为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结果相应的进行逆向设计。而目标的差异性,有目标的性质所确定,即由目标的具体表述以及对教学和评估的意义所决定。
逆向设计主要解决在教学设计中反复出现的两个问题或两个误区:1.无目的的灌输2.孤立的活动。
逆向设计的过程是用一种成熟的方法帮助设计者,以更谨慎更理性的态度思考预期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时我们的目标往往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清晰,并且不同类型的目标也可能会同时出现在课堂中。为此,模板对我们既定的目标、理解、基本问题、知识和技能都有清晰的指示。
所确定的目标:指的是正式的、长期的目标。我们应该充分强调长期目标的优先次序的重要性。只有对学习最终目标的优先次序形成一致意见后,我们才能够对要教什么、不教什么、重点是什么和需要弱化的是什么作出合理的判断。
如果没有长期目标,也就没有定位,从而不会去检查教师的教学习惯——只为达到短期的、与内容相关的目标——是否可行。的确,从整体角度看,教师教案的最大缺陷就是在课堂单元以及整个课程学习中缺乏重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强调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没有培养完成核心表现性任务所需的能力,而仅仅是陷入成千上万的零散知识和技能之。这就是内容标准,之所以会存在的原因。它帮助我们优化工作、聚焦于主要目标、避免知识贫乏和支离破碎。知识之所以支离破碎,是因为我们将所有教学目标等同看待,且彼此割裂,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缺乏具体情境。
除目标外,还要明确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强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同时学生也将围绕他们开展学习。通过提出基本问题,我们鼓励教学设计者避免知识灌输,致力于真实的探究——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研究和辩论,这些是对基本概念产生深入理解的必要条件。
【路威的研究表明:理解必须是“领悟”,但知识只需“获取”】
【大概念】大概念是抽象概念,设计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融入生活,让他们显得至关重要。大概念与定义不同,定义可以学习并记忆,也可以直接应用。大概念更像是“指导性猜想”,当我们需要学习更多内容时,要对他们进行细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