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暴躁如何保护着你(4)
那我们知道了暴躁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来的。那怎么办呢?
第一步,感谢暴躁,而不是批评暴躁。
暴躁在告诉你,有人受伤了。受伤没有应该不应该,疼就是疼,没有对或错,你不能告诉自己“你不该疼,这也是矫情的表现”。
暴躁只是一个信号,它在提醒你,你受伤了,你应该去关注下这个受伤。
有人来向你报信,你不应该感谢他吗?还要批评他,为什么报信的姿势这么难看?
第二步,倾听暴躁,这个伤害是什么。
你在暴躁,你就问自己,我受到了什么伤害。别人在暴躁,你就去问他,他受到了什么伤害。这个伤害在说什么呢?你不该这么对我,你不应该忽视我、否定我、要求我。
第三步,睁开眼看看。
别人在否定你、不理解你、忽视你、压迫你,让你觉得很受伤。
多少部分是因为他真的很过分,多少部分是因为激活了你早年的创伤?你创伤的部分,是你需要自己负责的部分。
你可以去找人谈论你的这部分受伤,而不是沉浸在受伤里。
第四步,看到需求,并为之负责。
当你暴躁的时候,你的需求是什么?
你应该尊重我、认可我、倾听我、关注我,这是我的需求。我们发现了这个需求,我们就要自己为这个需求负责。怎么负责呢?问自己:我可以为这个需求做点什么呢?
这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就从暴躁本身,深入到需求层面了。
我的这个需求,可能是早年的匮乏,是指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转移到了当下这个人身上。
第五步,选择。
当你愿意为自己的伤害和需求负责,你就可以去找方法了。
我们可以找出应对伤害和需求的至少 3 个方式。
比如你需要孩子尊重你的辛苦付出,除了用暴躁强迫他,你可以做哪些来满足自己呢?每个需求,都可以找到至少 100 种方法,来应对。使用暴躁本能性反抗,只是其中方法之一。
注意力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只能抱怨和逃避。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找方法。
这时候暴躁,就成了我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个机会。当我们想与人亲密,就可以使用这个机会。当我们不想亲密,就可以做点什么保护自己,不必使用这个机会。
应对受伤,只是多一种选择,而不是只有暴躁。
——摘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