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迎来了本学期远山博学课最后一课——第三十五课,史军老师以《植物学家是干啥的》为题,带着孩子们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
植物界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叹的智慧。史老师通过自己拍摄的一张张精美的照片,给同学们介绍了兜兰的特点,也明白了兜兰为什么是聪明的。就像植物界的很多植物一样,为了完成花粉的传播,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的方式实现生命的延续。兜兰也不例外,为了完成传播花粉,竟将自己的花朵开得像兜兜一样,当蜜蜂看到美丽的花朵就想停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掉入兜兰唇瓣的囊中,当它从专用通道出来时不得不触碰到柱头,挤压雄蕊,完成传粉过程。听着史老师的精彩讲课,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感受着一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通过植物看世界,通过植物看自己。大自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在大自然中有一席之地。就像史老师说的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犹如居住的房子的一样,有自己的楼层和房间,一棵高达100多米的树和长在阴暗里的苔藓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的确如此,树努力向下扎根,才会长成参天大树;苔藓尽管在没人看见的角落生长,可是依旧长出了自己的风采,清代袁枚的诗歌就是最好的解释,“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我们要向植物学习的地方,也是史老师给学生最好的嘱咐,植物尚且如此,正值少年的学生,就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学好文化知识,练好自己的本领,未来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一次的提问环节,都是孩子们最积极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宗林兰同学终于抢到了机会,向史老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植物是如何过冬的?”在史老师通俗易懂的回答中,孩子们都明白了植物不害怕温度太低,而是害怕干旱,但是植物总会有办法来保证自己保持水分。孩子们也再一次感受到了植物的聪明。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依依不舍,终于结束了最后一次课程的学习。希望2025年远山博学课继续给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的素养课程,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