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朵朵 公众号:绎朵美园
我们对美曾经有很多的偏见,我所在的城市——广州,有着低调务实的文化氛围,广州人对穿衣打扮比较随意。过去,化妆被认为是花枝招展,华而不实,而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化妆,上班也更注重穿着打扮,我们对个人形象有了更高的追求。我想,这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对个人追求形象美有许多的误区。
误区之一:追求外表美是虚荣肤浅的表现
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
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追求的是勤俭朴实,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内在美,这与我们说的外在形象并不冲突。
审美与个人年龄、学历、阅历无关,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无论你是否受到过高等教育,当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会发出赞美,欣赏美丽的画会发出感叹,听到美妙的音乐心里会一阵欣喜。也许每个人对美有着不同的领悟,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活,当一个人对美已经毫无感知的时候,他可能已经丧失对生活的追求了,当我们都在追求美好事物的时候,相信我们的幸福体验感也在提升。
同样,追求个人的外表美,正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当你能够在不同场合搭配服装和配饰,懂得切换自己不同的角色,懂得营造生活的仪式感,你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误区之二:美是有统一的标准
严歌苓曾在《读书与美丽》中写道:“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
现代社会,不乏有很多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形象美,但是这种过度追求美却有着许多错误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韩国人重视外表形象,但是这个国家对美也是有一种病态的追求,这种病态的追求表现在对美有着错误的审美标准。他们喜欢复制、喜欢模仿、喜欢整容范本,把自己弄成和别人一样就是美了吗?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各种美的标准误区,比如,“越白越美”、“越瘦越美”,打开朋友圈,一律是过滤后的精致美人,复制雷同让人分不清谁是谁。现代人,越来越被各种奇怪的审美观念绑架,追求过度的标准化美,而忽视了你自己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忽视了除了外表,还有我们的神态、气质、内涵……通过你的言谈举止,通过你的神情、通过你的气质散发出来。
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自我。我们追求精致完美,但不是美的雷同,我们追求个人形象管理,但不是追求标准化的毫无缺点的“美”。爱美,更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丽。
误区之三:美是不需要去学习的
一个女人,20岁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修饰,你的年轻,赋予了你青春和活力,这个年龄段,是豆蔻年华的美。
30岁+,花样年华
40岁+,成熟风韵
随着年龄的改变,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美。
可我看到,一个三、四十岁的女人,穿着短裙,画着浓妆,拼命地使自己看起来年轻态,反而让人觉得与年龄有严重的违和感。
人天生都爱美,买衣服、买包包、买配饰,从来不亏待自己。
可是,搭配的衣服颜色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肤色,款式不符合身材,服装不符合场合。。。或者服装都没问题,可是不懂得稍微化点妆修饰一下,发型不整理一下。。。
钱花得不少,可也没人让觉得她打扮精致。
因为太多人没有意识到,形象美是需要去学习的。
形象的美是一个系统的学习,个人的仪容美包括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美无处不在,自然、建筑、诗词、音乐、绘画都有它的美,美包括美学、心理学、礼仪、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美是自我风格和形象的展示
服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说:“穿衣服的最佳境界应该是,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自己,而不是衣服或时尚。”
我们对自身形象有了足够的关注后,才能够不断提高对美学和美感的理解,渐渐地,我们会意识到,我们的外在形象,包括一个人在社交中对衣着、仪态、言行、礼节等一系列涉及个人外在的形象因素。
我们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在个人形象上也是适合的。
从人的需求层级看,已经从基本的生理需求逐步到自我实现。
现代的城市居民大部分已基本解决温饱。我们穿衣服,已经从遮羞保暖、舒适度、穿着得体、有品质,慢慢地升级为对情感被认同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层面,而这个认同感和自我实现的层面,则是通过个人形象风格体现出来。
你想要展示的是什么样的风格?你想给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感知?
优雅、精致、少女、豪迈、浪漫、现实、恬静、温柔、力量、繁复、简约、古典、端庄、神秘、高尚、性感、不羁、圣洁、自然、前卫、少年、戏剧……
在自我风格形成过程中,你会关注自己的家庭、事业、生活、婚姻、朋友、学习、痛点、幸福感……
找到个人的自我风格,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个人意识在觉醒后的自我实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