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通过阅读写作,我想得到什么?》中,我简单讲述了从初识弘丹写作成长学院,到成为其中一员的经过,第一次参加公开课的心得和收获,以及简述了我为什么要参加30天高效阅读写作训练营。
本篇文章,我想再完整地写一篇关于《我为什么要参加拆解稿和听书稿写作训练营》的一些想法和自己想要通过阅读写作获得的一些改变。
我为什么要参加拆解稿和听书稿写作训练营
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与心灵深度对话,用写作疗愈自我。
“作品是心灵的精华。“
——叔本华
我手写我心。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像在和内心深处的自己进行一场深层次的对话。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整理自己的思绪,在灵魂深处,与内心对话,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悲伤时,安慰自己,疗愈自我,开心时,感受幸福,感恩生活。
2、记录成长,发现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我。
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心灵。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这种感受,如果没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都不会记得自己近一段时间来,所做过的事情,所经历的情绪上的波动,更不用说更久以前的事了。而那些流露于笔端的文字,便能帮我们挖掘深度的记忆。你的文字,只为自己而写,就像一个自由的使者,游走于人生边上。写作亦是一个发现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我的过程,同时,由心而发的的文字,也能让我们看得自己内心深处不曾发现的潜在力量,帮助我们提升美好的心理能量。
3、学习高效阅读方法和写作技能,做终身阅读写作的践行者。
弘丹老师说: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阅读,不再是一种情怀,而是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如果从学校毕业后就不再学习,不爱阅读,不会读书,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容易落伍。
《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说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自大顽固,不管别人怎么劝说,它坚持认为天也就井口那么大,始终不愿跳出安逸舒适的深井,探索更大的世界。我感觉现在的我,就像那只顽固的井底之蛙一样。生活圈子狭小,除了单位就是家庭、孩子,知识闭塞,成长缓慢,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接触新的知识,对于新鲜事物都是后知后觉。
弘丹老师在公开课上提到的,在阅读过程中的4点困惑,我全部中招。1、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不知道如何选出一本好书?2、囤了很多书,却没有时间阅读;3、看书太慢,一周都看不完一本书;4、看书记不住,看完就忘,对工作生活没什么帮助。
而此次的训练营,不仅会讲授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如何成为高效的阅读者,还教授如何写出精彩优秀的听书稿和拆解稿,在写听书稿和拆解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反复速读、精读、咀嚼一本书,必须大量广泛的阅读,把书本的知识揉碎,再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书中精华,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训练模式,能让我们最大化地吸收一本书的精华,扩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光速成长。
根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阅读吸收知识的效率只有10%,而教给别人,知识的吸收效率是90%。写拆解稿和听书稿,就是把自己读过的书,用自己的语言转述给别人的过程。
4、当你喜欢上阅读和写作,你的收获会更多。
书籍是最低成本的高贵,也是最高贵气质的涵养。
当你在孩子面前认认真真阅读的时候,娃就会自觉做作业,也会影响孩子喜欢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跟同事聊天的时候,不会没有话题,书中的知识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工作中得到晋升的机会增多,收入也随之上涨;通过博览群书,生活和心态都会发生很多改变,从焦虑迷惘,到从容淡定。
5、读书变现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了。
勤学苦练、博览群书、持之以恒,水到渠成。
——北京大学王式仁教授寄语
为什么我会把读书变现写在最后?第一:任何时候,读书都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它应该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追求进步的自觉行为。第二:任何的目标,都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实现的,特别是写作,写作是一件需要不断阅读,训练,积累,并且长期坚持的事情。即使最后,我们并没有通过读书,实现财富自由,但我们也从中获得了成长,何乐而不为?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不多。最后,王教授的十六字箴言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