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而言,具有财富而能广施,进而获取声名总是容易的。依靠自己的道德与仁义感染他人,进而声名远播,这是困难的。
行文至此,着重介绍了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中还剩两位春申君与孟尝君。既然能被并称为四大公子,想来其总是有独特于时人的地方吧。可惜浊某见识狭隘,读过的只有《史记》,还不全。没能更多的发现春申君与孟尝君闪光的地方。故而两位合成一集。
先说春申君。姓黄名歇。战国时楚国的大臣,曾担任楚相。就像前文所呈现的那样,战国后期的事是无论怎么样也绕不开秦国,绕不开那位秦昭王。在楚顷襄王时,秦昭王又又又又出兵攻打楚国。顷襄王就派春申君前往秦国作说客,意图使秦王罢兵。
在出使的过程中,顷襄王病危,春申君就设计让当时在秦国作人质的太子逃回了楚国继位成考烈王。后来也因此当了楚国的相。在秦国围攻赵国邯郸的时候,他也带兵前往救援了。后来考烈王无子,春申君听信别人的话,自己把一个女人肚子搞大,献给考烈王。(没错,和吕不韦干的是一样的事)。最后考烈王病死,他自己也被那女人的哥哥个杀了。
至于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的贵族。继承了其父的爵位在薛,因而又被称呼“薛公”
。孟尝君喜欢养士,而且不咋挑剔。这不挑剔即体现在对食客的选择上,各诸侯国的宾客、豪侠、乃至囚犯,他都收留,也体现在待遇上,孟尝君的饮食和食客们是一律相同的。
一次孟尝君因故到了秦国。秦昭王先是打算让孟尝君当秦国的相国,结果反悔又把孟尝君关起来准备杀掉。这时孟尝君怎么办呢? 他手底下有一位擅于狗盗的食客,先是化身为小偷偷取了孟尝君之前献给秦昭王的狐皮宝衣,而后将其献给了秦昭王的爱妾。那爱妾因此吹枕边风了,吹着吹着秦昭王就把孟尝君给放了。
被释放的孟尝君哪里敢逗留,一路疾驰至函谷关。按照当时的律法,是要鸡鸣以后,函谷关才会开关放客。恰好孟尝君的手底下又有一名食客擅于学鸡鸣叫,于是乎那名食客便学起鸡叫,骗的群鸡争鸣,函谷关开,孟尝君才虎口脱险。
没错,鸡鸣狗盗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孟尝君路过赵国,赵国人听说他贤能,都来看他。结果发现孟尝君身材比较矮小又嘲笑了起来。这时孟尝君恼火了,和他的食客一起,杀了几百人才离去。
后来其有不臣之心,意图损害齐国而使自己获利。终于在死后被齐、魏两国联合灭掉了封邑,自此绝嗣。
声名这个东西,可信亦不可信吧。在读《史记》之前,我常听闻别人说“战国四公子”之类的赫赫威名,心想必然都是有着美好人品的良善之人。
信陵君被称呼为战国四公子之首,自然是理所应当了。平原君虽有不及,然而也能听进别人的意见(姑且不论意见的好坏)。至于春申君与孟尝君,我却未能找到更多闪光的地方。想来是我孤陋寡闻吧。
就事论事而言,具有财富而能广施,进而获取声名总是容易的。依靠自己的道德与仁义感染他人,进而声名远播,这是困难的。春申君与孟尝君做的是容易的,而信陵君做的是困难的。
容易得到的便容易失去,经过困难而得到的亦难以失去。作为一个后人,再观古时的事迹,其中难易、高下立分,不恰恰是这个道理吗?此是四公子之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