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打卡D3《不平等的童年》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𝘿3#(非凡读书)

阅读时间:2022.1.18

阅读书目:《不平等的童年》

本书作者:【美】安妮特·拉鲁

讲读者:沈奕斐·复旦大学副教授

我见:

一、推荐理由

1)这是一本社会学角度谈教育的书。心理学常常强调个人的能动性,强调个人的能力。而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并不是全知全能。社会学非常相信假设我们能把整个社会的机制和外面的社会格局看得更清楚,再用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种权宜的方式去调节你自己,而不是用一个理想的途径去调,你会发现往往反倒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教育是对他人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决策。

2)本书,虽然讲的是美国21世纪初社会现象,但对我们反思今天的中国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以及反思我们这个社会所要的平等,其实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3)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两个不同阶层。中国家庭育儿很难离开祖父母的影响,所谓“合作育儿”,就不单纯只是一种阶层的育儿模式。书中展示的社会中两种阶层的教育模式的冲撞很可能每天就发生在我们中国的每个家庭真是发生。

二、各种千秋的两种教育方式

1、两种方式

中产阶级的教养方式——“协作培养”,即是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协作也是父母和孩子的协作

工人阶级的教养方式——“成就自然成长”,即,不需要太多资源的协商,还是指令性的教养方式

两种方式并不存在所谓的利弊之分,对孩子来讲,其实这两种方式是各有千秋的。

因为社会更崇尚协作的教养模式,所以,乍一眼看认为“协作培养”更优。当然就会影响到家长和孩子认为自己的教养方式或所处的教养方式不对。


中产阶级更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但这样的方式真的能产生这样的技能吗?对孩子来讲这样的方式最好吗?

中产阶级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多,中产阶级家长更容易焦虑。

“自然成就”也未必也是最好的。

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社会资源的分布并不平等(中产占有的资源更丰富),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社会地位对塑造生活是有影响的。

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一开头就说道,当我们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你要想想看他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跟你站在一个平等的地方,他没有这个资源体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拥有一样的机会。所以,预期简单的批评或做这种价值判断(哪种教养方式更好),我们不如想象看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2、本书一直在讨论的一个主线:这两种教育模式跟我们社会占主流的文化模式、教育理念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及各自的影响。

三、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不同1:

协作培养比较强调家长主动培养孩子,并且会评估孩子的天赋、主张和技能,有意识的去做这些事。

成就自然成长立家长只是照顾或者喂养即吃饱穿暖,允许孩子自己成长,不做评估,不考虑特长或者未来到底适合什么。

不同2:日常生活方面

协作培养中,成年人之间、家长之间是相互配合的。

自然成长里,小朋友是约在一起打发时间的,尤其是和亲戚朋友的孩子们在一起,成贱人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相对来说是少的。

不同3:语言运用方面

协作培养更多的是用讲道理的方式 ,即使有的时候涉及到发指令,比例也是相对较少的。

自然成长里,家长很少会去讲道理,根本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通常也比较愿意接受指令,不会讨价还价。

不同4:对公共教育机构的干预

协作里,父母经常会代表孩子去跟教育机构讨论,甚至会去批评或者提出建议,他们会训练孩子,要有意识的去对不合理的现象说“不”,教育机构和老师都不一样是对的,让你不舒服的时候,你是可以说“不”的。

自然成长里,教育机构或者老师就是权威,更依赖于教育机构。

因为教育机构的主流模式也是协作的,所以自然成长会和机构有冲突,这样的结果就是,协作培养的孩子会在这个社会上比较有优越感,但对自然成长的孩子会住家生产一种局促感。

判读你是哪种教养方式:

1、中产阶级家庭

日常生活里协作里,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日程决定了家庭的日常。家长与孩子的和互动多,但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对较少,而有组织的活动更多。增加了父母在家里的更多的劳动,父母很辛苦,除了喂养,还有更多。

如果多子女的家庭,会出现兄弟姊妹间竞争、冲突的关系居多,与亲戚朋友的链接更少。钱被提及的也更少,都是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钱出发。

技能的培养更持续,更注重技能本身

2、工人阶级家庭(非问题孩子家庭,非街头少年)

大人忙于生计,孩子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兄弟姐妹就更多的依靠关系。

技能的培养,

四、为什么会有两种教育模式

如果你是父母,你愿意做哪种父母。

如果你是孩子,你愿意生活在哪个家庭

如果你教育工作者,你愿意哪种培养方式。这就是社会学的魅力,它给力你一个反转的可能性。

选择这两种教育方式不是因为父母理念不同,最核心的是经济条件。

五、父母如何影响孩子

如果你要改变你的教育方式,你首先要改变的是语言。

中产阶层的语言更丰富,孩子的文化资本就更强,孩子也更善于沟通,会有更多的方式说“不”,但角色很乱,发指令没那么容易;语言惩罚;

工人阶层,语言简单有效,命令式的语言;暴力惩罚。

他们通过语言塑形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六、两种教养模式如何进行家校互动

中产孩子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利益,父母可以代表孩子干预学校。这种方式更利于个体的发展。中产会跟机构讨价还价。

工人,更信任教育工作者。但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不是“你的”孩子,而是“普遍”的孩子。

但教育机构就是协作培养的方式。

七、跑偏了的协作培养(个案分享)

梅勒妮的家庭,中产,是协作培养,重视孩子的业余果冻,也觉得比较平等协商,它强大其实我们家庭中是可以开发更多的自由,可以发动家庭字眼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但这个家庭以学业有成作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跑偏了的协作培养就是,当你把孩子的学业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你就会去干预学校里面的活动。

希望父母能反思,不要跑偏了。孩子有组织的活动不要只是学业。

八、解决方案怎们更好的做出平衡

1、做着强调,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但是我们为两种方案赋予不同社会价值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我们把另外一个方式里好的东西排斥掉了。

给孩子每天1-2小时“无聊的时间”,即自由活动时间。

建议中产放慢协作培养的节奏。建议工人,该做的活动还是要做。

中国环境中,“合作育儿”的环境下,祖父母更多的自然成长时间加上父母更多的协作培养,结合起来,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对于孩子来讲,互相之间的尊重,才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而代际之间的和解其实对整个社会和谐来讲也是很重要的。

推荐书目《作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沈奕斐。

我思:

的确,主流社会包括公共机构崇尚的是协作培养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目前也趋向这种模式。当然,两种教养方式各有利弊,如何把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相互结合,是值得我们家长思考的。

对于我自己的反思呢,就是不要过度鸡娃,适当自然生长;每天给孩子适当的“无聊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而不是被满满当当的学业、培训班安排;多和亲戚朋友的孩子玩耍。

最后,经济基础决定了选择哪种教养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曾拍摄过一部非常有名的纪录片,名字叫《56UP》,是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的。2006年,这...
    炎小宁阅读 726评论 0 3
  • ​​​​ 决定孩子未来阶层的,远不止钱! 有人说美国之所以有竞争...
    Sui_XY阅读 2,081评论 0 1
  • 最近看了《不平等童年》一书,很有感慨。对于一直困扰的一些问题上得到了不少启发。 从小野蛮生长的(父母从未管过自己学...
    L妈阅读 1,034评论 0 1
  • 每日听书 | 《不平等的童年》 千鹤静思 11月4日 《不平等的童年》 来自千鹤静思 00:0027:00 917...
    莎宝录阅读 1,398评论 0 0
  •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为你解读的书叫做《不平等的童年》,书的副标题是“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从书名我们就能大...
    CiscoFei阅读 2,3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