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非常有趣,盗跖自称盗亦有道,他认为把偷到的东西平均分给大家,这是仁。偷完东西掩护同伴,最后逃跑,这是义。准确的判断安置财物的地点,这是智。所以盗跖也是智者和仁者了,听上去感觉好有道理,那么问题出在哪?
小孩做错了事,考试成绩很糟糕,大人会说你真是一个笨蛋。听上去感觉很有道理,毕竟总是犯错。等到小孩子不自信的长大后,大人又告诉这个小孩子,你要自信,这个小孩却发现自己怎么都自信不起来…
如果总是觉得自己有罪,不够好,不值得拥有某物。那么大脑里面一定植入了一个机械方程式:行为=人品(身份)。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做了好事(帮助别人的行为),所以就是好人。因为做了坏事,所以就是坏人。听上去感觉确实如此,有什么问题么?
有人说我有罪,我不是一个好男人(好女人),因为我说了谎。说谎这个行为=坏男人,坏女人。
那么好男人就不说谎么?事实上所有人都有说谎这个行为,如果行为=人品,身份。那么所有人都是坏男人,坏女人,所有人都有罪喽?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其实我一点都不帅,当然这也是一个谎言,所以我也不是好男人。
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转载文章,你就是善良的人。分享文章,你就是爱国人士,不转就不是中国人。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背后的逻辑就是转载的行为=善良的人或爱国的人。每当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非常无语,原来爱国如此简单,只需要躺在家里动动手指就可以了。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新闻,因为吃饭时旁边有两个醉汉吹口哨取笑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就让他男朋友去给他找回公道。她的男朋友说算了,吃完饭咱们就回家了。女孩很不乐意的说你还是不是男人之类的话,最后那个男孩和醉汉理论,发生冲突后被捅伤去了医院,去世前那个男孩问他女朋友:现在我算是男人了么?
同样这个女孩遵循的逻辑就是和流氓理论,好狠斗勇这个行为=勇敢的人。
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秦舞阳13岁的时候当街杀人,旁人不敢和他对视。按照逻辑,杀人好狠斗勇这个行为=勇敢的人,秦舞阳就是勇敢的人。当秦舞阳作为荆轲的助手到了秦国,面见秦王时害怕的全身发抖。那么秦舞阳是勇敢还是怯懦呢?
韩信年轻的时候带着佩剑招摇过市,旁人就看他不爽了,长得帅不是你的错,天天出来显摆就是你的不对了,于是有人就说:虽然你带着剑,长得又这么壮,但你胆子一定很小,有本事你拿剑刺我,要不然就从我胯下钻过去。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胯下之辱,所以韩信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怯懦的人。
随着刘邦打天下创业的时候,韩信连百万之众,背水一战,战必胜,攻必取。难道没有杀过人么?那韩信是勇敢的人还是怯懦的人?
行为只是身份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做了善事,就评价一个人是善人。因为别人说谎,就认定那个人有罪。因为自己失败,就认为自己无能。因为表白总是失败,就自称失败者(loser)。
我们的身份就像是一个婴儿,穿着老年人保守的衣服时,被称为保守的人。穿着青年人勇敢的衣服时,被称为勇敢的人。穿着牧师的衣服时,被称为仁慈的人。穿着黑色的衣服时,被成为邪恶的人。那么衣服本身能代表那个婴儿么?我们的行为能表示我们的本性么?
佛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虽然你做了错事,但依然无损你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既非善,也非恶(无善无恶心之体)。善恶只是对行为的描述(有善有恶意之动),或者可以说做了善事的人而非善人,因为做了善事的人同时也可能做恶事。
所以盗跖只是做了他自己认为仁义的行为,而非盗跖是一个仁义的人。
生活中如果有人说,不听家长的话就是不孝顺的人,就是把不听话的行为等同于不孝顺的人。常见的还有,买我的产品就是有爱心和有责任心的人,不买产品的行为等同于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转不是中国人,转载这个行为等同于中国人,不转可能就变了国籍。
经常会有人拿行为来说我们的人品,站在道德制高点审判我们。因为这个方程式大家都无意识的接受了,所以我们经常感觉自己不够好,自己有罪,需要忏悔得到神的救赎,毕竟我们做了那么多不好的行为。
其实我们不必对自己那么苛责,总是审判自己。最后送给大家一段祈祷文:
我用慈爱的眼光来看每一个人,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是神圣完美,每一人都是实相圆满。罪本来就没有,恶本来就没有,烦恼本来就没有,痛苦本来就没有,罪与恶、烦恼与痛苦,都是心念的投射、都是虚幻不实的。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完美存在,每一个人都是圆满俱足的珍贵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