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头脑聪明、成绩优异的出类拔萃之人。反之,也有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很难提升的人。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日本作者粂源圭太郎认为答案就在于是否“全身心投入”。我们中的任何人都能做到对某件事全身心投入但是“学习很无聊”的这种潜意识使你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能将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专注力运用到学习中,就能逐渐沉浸在学习的世界里,并不断地自动前行,等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已经获得了成功。
将"专注力”应用于学习的三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果”。如果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拥有的时间。因为始终保持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仅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大脑也可以一直活跃地运转,记忆力因此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个优势是“能把一天变成27小时”。为了能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需要在学习之外的时间上下功夫,当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时间的密度会变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感觉时间变多了。而且,接触新知识的时候,也会感到时间被延长了。很多人觉得年龄越大,时间过得越快,其实这就是因为吸收的新知识越来越少的缘故。
第三个优势是“不再为了努力而努力”。在追求学习的道路上作者告诉我们自己完全没有刻苦努力的感觉,只是一直在快乐地做这件事而已。其实,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就的人,大多都没有过努力的感觉,他们都是因为快乐才会持之以恒。也就是说,这才是真正的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当然,努力也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痛苦的事儿,而是快乐而积极的。
为什么游戏能让人如此沉迷呢?这是因为“从游戏中能快速获得成就感”。游戏等级和进展情况会瞬间通过数字显示出来,还有那些每天进行实时排名的竞技游戏,为了避免玩家厌倦,设计时都会让玩家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成就感。正是因为立刻就能获得显著的成就,所以人们才会产生游戏依赖。是的,其实沉迷游戏、赌博成瘾的状态,与前面所讲的专注力的“三个优势”的状态非常相似。“能够快速获得成就感”“全身心投入甚至忘记了时间”“心情愉快,乐不思蜀”,这些感觉简直如出一辙。我并非在这里规劝大家专心学习,戒掉游戏和赌博。而是想告诉大家,这种沉迷和专注的状态完全可以带入到学习之中。这样的话,就会迷上学习,乐此不疲。
考试成功的最短路径不是“效率” 而是“全身心投入”
为了切实稳步地到达目的地,要把“全身心投入”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事,就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件事上,从而自动自发地去寻找更高效的方法,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够快速取得成果。
“因为喜欢,所以擅长”, 这样才会取得成果
获得成就感必须要有“目标”。很多人可能没有目标,或者只有模糊的目标,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如果目标模糊不清,找不到道路也看不到终点,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实现了目标。目标不要设置为很容易实现的范围,而要设置为诸如“考上东大!”、“把TOEIC?成绩提高100分!”等一旦实现就会非常兴奋的目标。即使自己现在的实力与目标相去甚远,但是把“我喜欢这个!”、“我想做那个!”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全身心投入学习的重要因素。
善于倾听才能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的人都很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人,会不断激起对方讲话的热情,从中收获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样的话,就必定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其应用于学习。
善于倾听的人,有两个优势。变得越来越喜欢倾听变得越来越喜欢倾听,纯粹地想要详细了解更多的事情。通过不断倾听,使自己产生能动性,并“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样就会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付出金钱就希望收回成本”的潜意识
“沉没成本效应”本来是一个负面意义的概念,但我们可以将其“只要付出了金钱就想要收回成本”的心态利用在学习方面。首先要在学习上投入金钱,让自己有种“不学就可惜了,得收回成本”的心态。每当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我都会购买稍贵些的教材、钢笔及书签,还会分门别类地购买每科使用的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在我的学生中,有的人还给参考书包上了昂贵的高级书皮。这种“打造仪式感”的方法,对于学习的持续很有效。
五分钟就能轻松固化记忆的“回顾学习法”
回顾学习法”就该登场了。每当教材学习1~2页就在适当的地方停止一次,大概花1~5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自己现在正在学什么内容。回顾的时间可以根据教材的分量和难易度进行增减。在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同时,还要反复回顾每个小项目,然后是更大的项目,最后是整体的章节,每个模块都要进行回顾。只要养成“回顾学习法”的习惯,就能轻松愉快地固化记忆。
迅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立场转换法"
学习要养成自己主动思考的习惯,思考是一种习惯。经常思考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的大前提。能够促使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直达问题的本质。
提高记忆力、专注力的“散步锻炼法"
每天散步的时候,可以走同样的路线,但如果敢于绕些远路,或者走以前没有走过的新路,“专注力”会提升得更快。只依靠大脑去学习,效果甚微。大脑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如果身体总是不活动,那么大脑的这个作用就失去了意义。运动对学习的专注力提升也很强。大脑和身体都需要通过运动增强活力,激发学习所需的一切力量。可以边走路,边练习前面讲过的“回顾学习法”和“立场转换法”。边走路边思考,能够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学到的东西在脑中进行整理,促进记忆的固化。
随时随地能够自动复习的”自问自答法”
为了不重复犯错,我想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留住记忆,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自问自答法”。首先,写出答题的日期,用○、△、×简单地标记是否都会了。从中找出有问题的画×的题,最后再选出曾答错三次的题。将其内容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录音。可以用录音笔,也可以用智能手机的语音备忘录功能。先读一遍问题,停顿1拍再读答案。1拍大约3秒左右。这套流程重复录制3次。为什么是3次呢,这是因为连续反复多次有利于记忆的固化,如果只录1次,在听的时候,可能会错过一些内容。之后听录音的时候,在听完问题后的1拍之内,自己给出答案。因为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给出答案,所以叫作“自问自答法”。
一张A4纸就能 飞速提高记忆固化率的“ 睡前检查法”
这里将要介绍的“睡前检查法”能够进一步提升这种效果。通过“回顾学习法”积累的每次5分钟的回顾,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临睡前再次进行回顾的话,记忆的固化率会得到惊人的提升。如果能把这种回顾系统化,每天养成习惯的话,就所向无敌了。“睡前检查法”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在一张A4纸上写出当天学习的内容,晚上临睡前用30分钟进行回顾就可以了。在睡眠期间大脑会自动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使记忆固着在大脑中。
提高背诵效率,不会犯困的“爱因斯坦法”
在房间里走路,让学生边走路边背诵。结果证明后者的背诵效率更高。因为通过肌肉运动,能够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可以提神醒脑,消除困倦。恢复专注力。
把学会的项目写出来
通过记录已学会的项目,并将其可视化,就会切身感受到原来自己今天是如此的努力。而且,如果当天学会的内容很少,也会成为明天需要更加努力的动力。经常进行及时记录,就能尽快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作者曾在上高中的时候写过一本叫作“学习储蓄”的笔记。上面简单地记录着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并把学习时间按照存折余额的方式累计记录在上面。蓄积时间,和存钱的感觉一样,会产生相当大的成就感。
只要遵守三个规则,就一定能全身心投入
为了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需要遵守三个规则。
规则① 快速反馈第一个规则是前面介绍过的“目标明确,快速反馈”。如果目标明确,反馈速度快,就可以每天都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
规则② 可以控制第二个规则是“能够自己控制当时的状况”。规则③ 保持平衡第三个规则是“要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现在的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正如第1章所述,设定高目标,勇于迈出第一步是好事,但如果所做的事情与能力不符,就不会有效果。所以首先要确定期限,就要把它形象化。要有自己的判断,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而且,要彻底明确地想象一下将要做的事。通过形象化的想象,可以使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实现。
要想实现目标,需要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被称赞”。每个人都多少会有“被认可的欲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就满足了被认可的欲望,想继续被人夸赞,就需要继续加油坚持下去。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到底,最大的原因都是因为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第二个要素是“数字化目标”,第三个要素是“时间轴”。其中目标是可见的用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同时要有实现目标的确定时间极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