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偏好因果联系。我们热衷故事。
我们靠相关联想记忆单词,我们靠因果解释考证历史。我们相信巧合是一种缘分。无意义片段的存在让我们难以忍受,或者干脆直接忽略。我们习惯给所有事物套上一种模式,只为让无序变得可控。
1 试图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
大脑的进化,始终让我们不懈的寻求世界的各种模式,我们寻求身边事物的关系、解释、及背后的意义。就像我们总是在对比中衡量自己的位置一样,我们也总是通过相互关系来认识事物。
然而世界上许多事件并不能系统的解释清楚,至少现在是这样。当一个特定的现象没有现成的系统解释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仍然会执着的试图将无意义的理论强加于随机数据,于是在原本没有规律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规律。比如说早起看到喜鹊,就比看到乌鸦来得开心。
为了排斥随机和偶然的现实,我们还擅长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改造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当我们穿过时空长河回望历史时,总是逻辑分明,天下大势明了清晰。却很少想到,历史充满偶然,历史事件并不都像我们常常解释的那样有因有果。
就像我们无法相信,巧合只是巧合。对很多人来说,巧合需要偶然性以外的原因来解释。在相同的时间,走进同一家咖啡馆,喜欢同样的书,出生在同一天,这些对我们,不是概率,不是巧合,而是缘分。发生在个人生活中的罕见匹配,往往对我们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尤其不愿将其归因为偶然。
还有一种现象叫做“公平世界假设”,它是指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在这里每个人都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罪有应得的信念是公平世界的最好缩影,人们会鄙视那些偶然不幸的受害者,为偶然事件寻求解释的倾向导致了这一现象。
人们很难相信,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会因为偶然事件而遭遇不幸。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却难以接受好事坏事都以相同的概率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因此我们有时候给受害者施加莫须有的指责。
一些错误的民间信念,也是对于偶然性的错误理解。比如盲人有非常敏锐的听觉,就是一个错误的信念,这种联系能体现老天很公平,而这正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无论我们多希望善恶有报,现世报终归是极小概率事件。因果报应并不总是会来。期望报应不爽,不过是我们面对现实无奈的自慰。
这种试图解释偶然事件,排斥随机的倾向,可能源于我们深切的渴望相信自己是可以控制这些事件的。我们愿意相信,个人能力可以影响偶然事件的结果。
2 单一归因的倾向
为什么看到好照片时,人们通常的反应是,“真不错,你用的什么相机”,看到烂照片时,则往往笑话拍摄者水平很臭?
对这个问题,知乎有一则神回答:人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失败归因于环境;而将他人的成功归因于环境,失败归因于其自身。
The power of fortune is acknowledged by the unhappy, for the happy impute all their success to their merits.(命运的力量为不幸者所承认,因为幸福的人们把他们一切得成功都归因于他们自己的实力。)
人生如潮汐,总有潮起潮落,落潮时归因于客观因素;涨潮时又归因于主观因素。这是一种臆症,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好是自己能,差则是环境差。这是我们常犯又难以根治的癔症。
骄傲自大的另一面,是消极归因。
《对伪心理学说不》提到一种“交互作用”,消极生活事件与三种脆弱的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达到最大,这三种因素是,归因风格(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为一些稳定的整体的因素),对自我作消极推断,以及对任何行为后果进行消极推断的总体倾向。
过度归因,更进一步说——单一原因解释,是让我们盲目乐观的诱因,也是导致消极的因素。比如说,穷挫丑+单身,如果我们在这些事实间建立因果联系,就会悲观沮丧。
单一原因解释对我们有极大的诱惑。理智上,我们承认原因多样性,但是行为上,却更多的与单一原因的信念相一致。我们用单一解释来巩固已有的偏见。认为某一特定行为主要由某一特殊原因造成。
其实生活中总是存在无数正面和负面的事实,适度归因是可能也是自然的,但要记住我们总是偏好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然而自然规律对因果规律并无特殊偏好,很多时候不过是命运和巧合。
如果事态良好的时候,我们归因于己,于是盲目乐观,而遭遇不顺时,又主动联系多个负面事实,于是沮丧抑郁,那么我们的心境,将如飘萍一般,难为自己把握。
真正的淡然,是学会以无常的态度来看待生活的起起落落,就事论事,不轻易建立因果联系。
为什么选她不选我?我明明更适合你。为什么用他不用我?我明明能力更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些不如意的事,要追寻背后的原因,永远没有尽头,折磨加倍。
对于我们不愿接受的现实,不断拷问真相和原因,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面对结果吗?
有人追寻原因,有人面对结果。
你想做哪一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