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应邀同大学的应届生做了一次访谈交流,涉及到一些关于战略思维的讨论,大家反映较好,遂将录音稿整理出来,作为素材留存。
访谈期间主要涉及十四个具体问题:
1 你每天具体都做哪些工作
我每天所做的工作主要跟自己的岗位职责相关。目前我管理公司的战略部,主要工作包括战略、市场、品牌、公关几块。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我每周一召开核心骨干工作例会,在会上根据OKR的要求把部门一周的核心工作排出来,每个人都制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在例会上我会和他们确定工作目标,一周后也就是在下次例会上去检查和评估工作产出,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如此循环往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PDCA循环,从计划执行到检查改进,是一个工作闭环。我要做的就是听取计划和调整计划,综合调配资源在各个目标中的平衡,在执行期间跟踪和检查各单元的落实情况,对于阶段性或者全局性的工作进行及时跟进和调整,确保抓住主要矛盾。
一般而言,企业的战略工作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点,年初和年尾比较忙,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的规划时间,主要完成公司整体的年度规划,除此以外的其他时间,企业战略工作主要是以情报收集、市场调研、产业分析、竞争分析、战略合作为主,有时穿插一些阶段性的公司级专项任务。
作为管理者,我需要对团队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他们的工作绩效、个人诉求、认知变化、情绪波动、生存状态、家庭情况等等,这些对开展工作十分必要。与此同时,要抽出时间同绩效不合格的团队成员及时谈话,对工作绩效好的要及时鼓励,对不达标、不能努力提升的成员要及时清理,这都是管理上的基本动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上管理,对你的领导进行有效管理,搞清楚领导的意图,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重要事项要专项汇报,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资源上的倾斜。
2 你当初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
作为职场中人找工作是件很常见的事,一般来说,有几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校招。刚从学校毕业的应届生,有很多校招的机会,往往通过一些校招,就可以进入到企业中去,校招比社招相对容易一些。
第二种途径是猎头。当你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行业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有一些专业通道就会找到你,比如说猎头公司或者一些大公司的HR,因为你在行业里有影响力,能力受到大家的认可,这个行业对你有一个标签、有一个定价,这个时候你再找工作机会,就不必要自己跑腿了,而是主动有猎头来找你,这是第二种途径。
第三种途径是圈子互推。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讲,通过圈子里的人推荐工作机会比较常见,成功的概率也比较大。这个圈子包括你曾经的同事、领导,平时结交的行业圈子里的人脉,还有你的老乡、校友、好友等等。基本上圈子里互推的情况机会匹配的概率会很大,成功跳槽的胜率也高很多。比如大家都在IT圈子里混,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当有了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机会出现,大家都倾向于推一些靠谱的人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也是职场发展一个潜规则。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你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贵人,能够拉你一把的人,这种人可能是你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一些局里的人,别人觉得你这个人可用或者值得信赖,人家就会把机会推给你。所以我们看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一个人做人处事要靠谱,一方面有没有实力,另一方面有没有人缘,这是两个是很重要的因素。
3 你的工作是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和使命服务的
我们说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它是一个有效的组织,那有组织就有分工,分工与组织是不可分离的,企业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把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以高于行业平均效率的水平,做出产品卖给细分市场的目标用户,然后获得利润,企业本质上就是这么个玩意、这么个循环。而企业家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善于把企业中的各个要素组织起来,看清商机,敢打敢上,带着一群人发家致富,当然也可能倾家荡产。
企业内部又分三大类部门,第一类生产部门,第二类商务部门,第三类支撑部门。这三类部门的特点各不一样:商务部门就是我们常说的营销、销售、品牌这些人,他们的价值就是拉关系搞定客户,把东西卖出去,实现“从物到钱”的惊险一跃。生产部门就是把用户想要的玩意儿给做出来,不仅高质量还要高体验。支撑部门就是后腰和后盾,要人的时候招到人,要钱的时候融到钱,要政策的时候给政策。
整个企业分这三大类部门,那具体到某一个岗位,首先要看它处在哪个环节上,我们把这三类部门叫做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的组织与分工,所以要看你处在价值链的什么位置上,不同位置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岗位,在不同的企业也不一样。越是在大型企业当中,像BAT,像世界500强这样的企业,它内部的组织分工就越精细化,换句话讲,每一个人哪怕是副总裁,他在组织中也是一颗螺丝钉,就是说大企业打造的是一个平台,平台的运转靠的是结构和机制,一旦结构定了、机制定了,这个平台的功能和效率也就定了,它离了谁都转,个人对平台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它靠的是体系的力量,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的力量。
这种现象在大企业尤其明显。当然在中国,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很多都是半路起家,分工与组织不体系、不标准,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人既要干产品研发,又要撸起袖子打单,还要扎进机房做工程售后,一人兼多职,看上去像个多面手,但实际上当业务做大后,团队规模极速扩张,整个企业的效率会变得非常低,竞争力是上不去的,有时候甚至被合同撑死。所以说你做的工作如何为企业的总体目标和使命服务,实际上取决于你在这个企业价值链当中处在什么位置上。
我现在的工作是企业战略,我们常说“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什么意思呢?它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大脑。人长得再壮,脑子不想事,早晚掉沟里,脑子聪明,抓住机遇,再加上勤奋努力就能发财、就能成就。所以战略部门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当好参谋,让公司的决策层拥有战略思维,帮助企业看清形势,格清大局,瞅准机会,拿出方法。有这些能力之后,你才能给底下那些将军具体的作战规划,他们才能按照总部的作战意图去把山头打下来。整个企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才能挣到钱,所以这个就是我现在所处工作的位置。
4 该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如果只谈战略的话,我给战略人员提的要求基本上就是这样:
第一个就是要有套路,所谓套路就是一些你在职场必备的技能,尤其是针对专业这块,比如说你搞战略,你总要懂怎么做市场分析,怎么做市场调研,怎么进行行业分析,怎么看产业,怎么分析趋势,怎么看宏观经济,这些是最起码的。这些东西都得会,这每一个里面都有很多。比如说swot、五力分析,这常见的分析模型都要会,这都是必备的技能,如果这些不会,那你门槛都迈不进来,所以这都是必备的技能。你要搞一个战略活动,市场分析该怎么做,怎么出调查问卷?怎么从调查问卷抽样出东西?一个行业的数据怎么来?你怎么看出里面的猫腻?怎么来分析未来的趋势?一个竞争格局出来了,你怎么能够拿到竞争对手信息?对竞争对手的异动你怎么分析?是真打还是佯攻?这些都是一些技能性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基础,基础技能必须要掌握的。
第二个就是要有战略思维,这对战略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做战略,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一个企业它最终做什么不做什么,有这么多的部队要去打仗,到底打哪个山头?不打哪个山头?怎么打?什么时间打?怎么调配兵力?这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也许成败就在这一战,如果你的方略错了,打败了,那可能就没后悔药吃,企业就完蛋了。所以战略有一定的风险。战略,一个是要有眼光,第二要有风险控制能力,所以我们称之为战略思维能力,同样一件事情,在战略人眼里和在一般的人眼里他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一般人可能就事论事,可能会随着情绪去发泄,说到A就想到B。战略绝对不能这么干,战略人员必须要看得远一些,就是你要能比别人多看几步,你后面才有胜券,才有把握,否则如果别人看得比你远,那你离死大概不远了,做战略要有战略思维就在这里。而战略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能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变问题,就是说我天天不停的看那些工具书就能看出来,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人的综合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悟性,所以战略思维是战略人员的最核心的一个能力。
5 到本领域工作的前提是什么
第一个职场的基本技能得有,比如“听说读写”,这四个能力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了,但是要想做好可不简单。
第一是听的能力,就是要听得懂别人在说什么,我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开会的时候在那打瞌睡,听不懂领导在说什么,这个是个职场大忌,首先你得听得懂别人在讲什么,听得懂你才能干的对。
第二是说的能力,就是你得说人话。什么叫说人话呢,就是你说的那些东西别人得听得懂、听得进。复杂的东西,你得简单的说,有些简单的事,你可能还绕着说,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条件下,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说话,所以说的能力非常关键。
第三是读的能力,你要学会读,尤其是做战略,信息量爆炸式增长,每天那么多的垃圾信息,你要能够有这种鉴别力,能够识别出你需要的关键信息,过滤掉干扰你的那些垃圾信息,这就是读的能力。
最后是写的能力,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搞战略,经常要给公司的老板,一些机构的负责人去写各种报告,这些报告都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你的文章需要有一定的洞见,文笔要好,老实讲写作可是要求挺高的一个事。
所以如果在入职场之前,“听、说、读、写”这四项中有一项你修炼的比别人厉害,那你找到工作的概率就要大很多,这就是最基本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