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人与人的相处私有界限的,它存在在友情、亲情,更在陌生人当中。
明天所里新生复试,所以今天见了一个小师妹。师妹问了很多问题,关于复试情况、老师情况、院里的学习环境等的我都很有耐心一一作了回答。
但是有的问题,我实在是听了很不想回答。比如她问我老师一个月给多少补助;或者对我就业情况更深一步的追问;又或者我为什么不读博士这些比较私人的问题。出于好奇问我可以接受,但是问的时候还会加上自己的评价,这让我很不舒服。
每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的时候,如果她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切记不要妄自评价。因为当一个人决定已经做出,她经过什么样的思考,她思考和顾忌的点是什么,你根本不得而知,所以又怎么能作出评价和判断呢?
其实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想认识朋友的朋友,理所当然觉得朋友的朋友就应该是我的朋友啊,然后朋友觉得越了界。闹得双方都很不开心。但现在我渐渐懂得,人本来就是多面的,我以我的这几面和你做朋友,以另外几面和另外一帮人做朋友,我们的生活圈子不必要完全叠加和重复。
这种问题其实有一个灰色地带,比如说,你朋友的男朋友是个渣,你明明知道,但是你是否要一再劝告你朋友不要陷进去呢?在我们受到的教育中,很多这种多管闲事的灰色地带存在,而我们则很容易一不小心容易越了界。
好朋友如此,陌生人则更是这样。我记得有一次我坐火车,睡下铺,上铺的女孩坐在我的位置上,一直跟我聊天。其实我不介意大家旅行中一起聊聊天打发时间,但是她从头到尾一直在给我讲基督教。我很尊重信教的人,但是不想一直听这个话题,几次换话题失败后,我只好借口上厕所,然后回来装睡。
关于界线,其实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很多人愿意分享,很多人则觉得隐私比较重要。很多人聊天更关注话题是否可以继续,而很多人只关心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对于听众的反应并不在意。而我也反复告诫自己,千万不要一味地自说自话,要照顾到听众的情绪,要不然干脆别说。
过分安利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也是一个病。我喜欢给人推荐我用的好的东西(护肤品或工具类),但从来不会安利我读的书或者我喜欢的电视剧,偶尔会安利电影。因为皮肤这个东西是客观的,干皮还是油皮,缺水还是长痘都是客观的事实,我知道你的诉求,于是根据经验可以推荐。
但是像书本或者电视剧和电影这种东西是主观的,每一个人喜欢的种类都不同。我总觉得这种主观的东西,如果你有诉求你肯定会去关注,但是如果你本身不喜欢国产剧,却一直被安利的话,我常会有一种逆反心理,选择回避。
写一篇文,告诫自己,对人对事,关心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