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问我说:孩子很喜欢乐高,但是基于中心的价格不菲,报班好?还是在买套乐高在家里陪着玩好? 其实乐高除了适合在培训中心玩之外,爸妈也可以教孩子玩,而且不仅增加亲子关系,更能让爸妈、孩子的增长见识,发现很多家长都下了西觅亚的教案,但是苦于看不懂,不知从何入手,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乐高的教育理念,教大家如何成功地上一节乐高课吧。
首先我们家长要了解一下乐高的历史,乐高积木的发明者是奥勒·基(Ole Kirk Christiansen),他1891年生于丹麦比隆附近的菲尔斯哥夫村。他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年轻时就热衷于制作各种小玩具,出自他手的小飞机、汽车、动物个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尽管他不懂经商,玩具经常滞销,但这并未使他放弃自己的爱好。后来,他设计的拼插玩具“约约”终于风靡一时。1934年,他为自己的积木玩具设计了“乐高”商标。
乐高公司创立时间为1934年,距今已经有82年的历史,全球已经在130多个国家占领市场,传入中国10年左右。接下来我们了解乐高的理念,高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做中学,玩中学,让孩子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很多家长无法向乐高老师一样指导,因为在孩子搭建的时候永远只有“正确答案”,这种搭法是对的,那种搭法是错的,导致让孩子的想象力局限在“正确”的搭建。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找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所处的环境能提供一种恰如其分的挑战,就能很好地去激励学生探索、研究、不断地学习,学生会有种高度的享受感,这也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过度的挑战可引发焦虑,最佳的挑战可引发最佳学习,不足的挑战可引发厌倦。如果你所处的学习环境能为你恰到好处地提供挑战,就能激励你去探索、理解、不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体验到一种高度享受感。我们把这种积极的生物反馈叫做畅流状态。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这种状态也正是学习效果最佳的状态。
人类具备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助长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们努力探索的自然禀赋,使学生处于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情感满意状态,或畅流状态,激发他们学习。
4个C的学习过程
所有的乐高教育器材的学习过程都包括以下4个环节:联系、建构、反思、延续。
联系(CONNECT)
当学生把新的经历与已有的“知识库”相联系,或当他们接触到强烈吸引他们的内容,使他们迫切想学习新的知识时,他们才会最有效地把新的信息与知识融入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当中。
当你将新的学习体验与那些你已经拥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你的大脑形成了新的知识。当最初的学习体验像种子一样慢慢的形成的时候,你也可以获得新的知识。
建构(CONSTRUCT)
“做中学”包括模型的搭建和概念的形成。乐高的活动提供了3种级别的建构:
1) 无限制的探索,通过让学生们搭建各种简单的模型,引导他们理解各种概念。
2) 有指导的研究,学生们跟着一步一步的介绍来搭建模型,然后用这些模型来解决问题。
3) 无限制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来搭建模型,以实现挑战设置的目标。
反思(CONTEMPLATE)
通过反思他们的搭建和编程,使学生们更深刻的理解了他们之前碰到的概念。在他们反思的时候,他们会将新的知识与之前的想法和体验结合起来。在每个活动的反思这个环节,都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找到现实世界的,与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之间的关系。
延续(CONTINUE)
当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获得挑战,这样的学习往往是很令人愉快的。保持这种挑战,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及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就自然的激发了学生开始更多的更难的工作。在每个活动的延续环节,都给学生们设置了搭建的挑战和编程的挑战。
大家学习到了吗?看似简单的4C教学模式,但是却贯穿了乐高的整节课的教育理念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