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时光空享读书 01
2019年8月10日 早上5:00-6:45
参与人:信宝宝、大萱姐小汐妹、Julie W、小文子Aloha
共读书目:《被讨厌的勇气》
大萱姐小汐妹
2019.08.10体验了一场线上视频读书会,从早晨5点一直到6点45分,感觉非常好。
1.读书会的形式很新颖,把我们素未谋面的同频小伙伴集结在了一起,分享过程中还有点头脑风暴的感觉。
2.让我对目的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我一直走不出剧情是因为我一直陷在原因论中,以后遇事多想想"我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就会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去对待问题,以至于不再钻牛角尖。
3.关于"课题分离",我终于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了。以前总是纠结孩子的事怎么能做到课题分离,找不到合适的度,今天小伙伴的解释终于让我明白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以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站到领导者的角度,做到“不批评、不表扬、多鼓励”,遇到问题还是要考虑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Julie W
今天早上很开心能和大家视频分享书中的观点,下面是一些我的感受:
1.知道了有目的论这样一种思考的方式,并且可以用来转念调频;
2.悦纳目前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是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好好使用已经拥有的被给予的东西。
比如说这个房子旧了破了,不是将它整个推倒,而是重点修复,不是更换而是更新;如果我们觉得此刻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满意,那么我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呢?问问自己,然后就像修房子一样,逐步建立起自己认可的好习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终会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3.我在“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一章中发觉到,我小时候为了获得家人的关注,为了得到疼爱,不惜让自己生病,所以小时候身体一直不好。
4.改变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而改变的过程会带来痛苦,这个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我们在改变的过程中即建立习惯的时候,想要退缩时,告诉自己,再坚持下,再坚持下会怎样呢?
小文子Aloha
非常棒的一次体验,平时看书都是自己去内化,但是具体能内化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自己也并不清楚;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对书中一些概念理解的并不透彻;人性本善也本惰,虽然说喜欢看书,但是有的时候只是知道了书中的道理或者方法,却总是拖延不去实践,等于书都白读了∽今天早上和信时光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听大家的分享、见解,我觉得特别棒,就是会更让我有行动力,学习了就是要拿来用,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哈哈,虽然是在线上的,但也是面对面呀,第一次分享,感觉超棒!。谢谢信宝宝,信时光的小伙伴们!
小跳儿他娘
事后复盘,我想记录并分享以下感悟:
书里提到的“目的论”
书里提到的“课题分离”
关于习惯的养成
“信时光空享读书”背后的故事
目的论
(1)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刚读完李雪的《走出剧情》,觉得一针见血,拨云见雾,突然就很喜欢“找剧情”,于是跟信时光的小伙伴相约,包括共读,包括每天有一个吐槽加走出剧情的时光。可是后来,我发现我自己功力不够,为什么呢?走出剧情的前提是先看到自己的剧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剧情是什么,有点鬼打墙的模式,原因论越挖越深,有时候跑题了,有时候挖到自己也很无力。(也许是我的侧重点错了,我咋就那么关注挖剧情呢,作者明明教导我们“走出”剧情)
就在这个有点迷茫和无力的节点上,我遇到了这本书,里面的目的论一下子把我解救了出来,我突然发现,我不用挖背后的剧情了,我只要关心我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去达成就好了。
比如说,当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有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优秀的时候,被忽视的时候,无价值的时候,那个当下,如果我能想到:我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目的是在工作中提供我的服务,发挥我的价值,跟优秀的小伙伴合作和学习,关注自己的成长。
那这样想的话,会帮助我更快地从自怨自艾自我怀疑抱怨别人的剧情里走出来。
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2)这两天有点焦虑跟婆婆相处时会不会又爆发矛盾,之前想到这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无力,无可奈何,因为“我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把剑还没有完全成为我习惯性的思维,在跟小伙伴分享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对啊,我的目的是什么呢?老人一片好心帮忙带娃,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好好相处,跟她的优点相处,让家庭氛围融洽。
(3)小伙伴分享了跟同事相处时的故事,因为她不喜欢同事之前跟她的相处态度,所以她的目的是什么呢?她的目的是想让同事换个态度,于是她“主动”换了一种“沟通态度”,从而验证了可行性。我当时听的时候,也挺有触动的,因为习惯里,我们都是思考:我为什么一……就……,TA为什么跟我这个态度?然后陷入到无穷尽的猜测中去。
可是,脱离了“受害者”模式,“我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句像一把方向之剑,引导我们做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下一步。不是回头看,而是向前看,向前走。
课题分离
关于课题分离,书上说,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我看到很多人分享因为课题分离而受益,而我却很困惑。这种困惑存在于我听别人分享完课题分离这本书,存在于自己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比如说,
跟老人居住的时候,他们的摆放和习惯如何跟自己做到课题分离?
小朋友不刷牙的时候,这个课题到底是他承担还是我承担?如何分离?
……
我很困惑。
所以,当分享时有小伙伴提到“课题分离”的时候,她不需要说什么,我就猜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有一种“这个坑我知道,我也体验过,你不用多说我就知道”的同理心。
然后我就抓起了身旁的另一本书《幸福的勇气》,给她磕磕巴巴地读了里面我认为的答案,逻辑可以圆上的答案。(我会在另一篇里专门把作者提到的课题分离的逻辑整理一遍)
哈哈哈哈哈哈哈,这种感觉太好了。
这里给我的感悟有3点:
你遇到的问题,会成为某次“我懂你”的原因,因为经历过,所以懂。
你遇到的问题,别人也会遇到,当你解决了,你就可以用来帮助别人了。
你遇到了问题,如果你不说出来,别人是没法跟你分享的答案的。有事儿别憋着,找到可以肆无忌惮表达不同观点和问题的同行小伙伴很重要。
关于习惯的养成
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是一把利剑,可是,我并不是随时都能想起来用它。
以前听小伙伴分享的时候,习惯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为什么在他们的分享里,好像他们学了一个方法,就立即去用了,然后关系和谐了,事业发展了,心情愉悦了。他们怎么这么厉害,他们没有反复吗?
可能有这种情结存在,我分享的时候总是会特别强调我是螺旋成长的,我是一个一边一地鸡毛一边还不甘心地想把鸡毛制成鸡毛掸子的人,我不是一直都能量满满的……
我觉察到了这里有一种恐惧,害怕别人误会我的真实状态的恐惧,也害怕误导别人以为这件事很容易做到。
而在这次分享中,我们也聊到了这个,聊到了习惯的养成,聊到了神经元。事后我去找到了一段相关的话。
我们往往低估了学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
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的唯一通路。用今天的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通过反复刺激而产生强关联。”
至于需要重复多少次,因人而异。
任何习惯或者工具,都需要一定的重复,让他们内化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信时光空享读书”背后的故事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这应该是第二次了。
我的目的是什么呢?一直都没变,共读+面基分享。
2019年初的时候我创建了信时光读书会,我设置了读书规则,每期共读,也就是2本书为一期,每本书读2周。为了保证读书效果,我还设置了门槛,36元一期。这是最早信时光读书会的由来。
可是这次面基只举办了一期就办不下去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选择了周末的晚上时间,还是会收到家人的影响,我的娃,小伙伴的娃。。哈哈哈哈哈哈,我们都是有娃的人
后来读书会就变成了我一个人每天早上在千聊的叨叨叨,在群里的叨叨叨。渐渐远离了初衷,可是还是有小伙伴陪着我继续,就这样,从1期到2期,到3期,然后有一天很偶然很随机地因为小泉宝宝要上一个玛雅培训,我就说,干脆倒逼输出,小泉你学了玛雅后来信时光群里做分享吧。于是第3期除了叨叨叨,除了家居整理,又加入了玛雅主题。
刚好玛雅主题也是我一直想践行但是又没有坚持去做的,这下借助小伙伴的力量,我给自己搭建了这样的氛围。于是慢慢的,信时光第3期群就演变成了“用玛雅调频生活”的长期群。
而第4期读书,共读,迟迟没有合适的时机和想法启动。
而2019年8月5日,玛雅历中光谱的黄种子的那天,用玛雅校准生活嘛,所以我在想我今天要放下哪些不重要的目标,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中,我发现我还是念念不忘“共读+面基分享”这个事儿。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毕竟之前也算受挫了。
于是,我跑去问信时光的小伙伴,我说,我对面基有着不可阻挡的渴望。
戒指说的突然触动了我,对啊,我纠结什么呢?想办就办啊。
于是,我火速去编写了文案,发了朋友圈和自己的信时光社群。(这里必须要说,戒指的玛雅印记就是黄种子,恰恰就是当天的主印记能量,这就是玛雅历里的“共时”,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巧合”)
因为时间太早了,而有没有人能在那个点起床,不受家人影响,我其实还挺忐忑的。
但是,哈哈哈哈哈哈哈,有起不来的同时,居然有符合条件的。太幸运了。
整个一周,我们都没在群里说啥,我其实有点担心大家没看书啊,或者周六泡汤啊。周五提醒了一下,小伙伴都给了表示ok。
周五晚上,习惯凌晨后睡觉的我看看表,在11:30爬上了床,又把闹钟定到4:40,梦里一直梦到人到齐了。就酱紫,5点钟问早,拨视频。一会我们四个就都聚集了。每个人都在摸头发,哈哈哈哈哈,在梳头吗 哈哈哈哈。
那个早晨很美好,天还没怎么亮,家人还在睡,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安静地享受着这段时光,感觉像偷来的一样。
第一次,我老忍不住插话,时间最后有点超。哈哈哈哈。直到手机没电自己关机了,这个结束来的猝不及防。
本来想着结束后再去睡囫囵觉,可是好幸福,好兴奋,于是又把老公大人叫醒,一起围着小区散步,去附近吃豆浆油条。
回来后8点钟,履行承诺在千聊分享邹小强老师的《只管去做》这本书。
我跟老公说,我今天早上做的事情好像就是我前两天写在未来日记里的事情。
早起,共读,锻炼,一起吃早餐,信时光分享。
真好。
当这件事成为现实的时候,我更加体会到了小伙伴Julie W说的“如何去好好使用已经拥有的被给予的东西。”
我拥有意愿,我拥有网络,我拥有朋友圈。
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的目的是共读+面基分享,真好,我又做到了一次。
你的目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