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我看了不下10遍,可是从来都是半途而废,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一遍。
但是,我对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面的内容烂记于心。尤其对十二钗的判词及未来的运命指向都一一对应,看得很清楚。
因而对后面的章节,总是不是太操心了。我以为,这第五回相当于整篇红楼梦的一个框架和骨血,,读完这一章节,就已经感觉很骨感了,其余的章节不过是为里面填充写肉让它丰满一些罢了。
你比如警幻仙姑焚的香为“群芳髓”,不是暗指众钗群芳的骨血凝聚的精华吗?喝得茶为“千红一窟”或者我理解为“千红一哭”,饮的酒叫“万艳同杯”,我依然理解为“万艳同悲”。 因为红楼梦是一部悲剧,而曹雪芹给每个人起名都不是随随便便起的,都是有特殊含义的,比如“甄士隐”实际就是“真事隐”的谐音,“英莲”就是“应怜”的谐音等等,而这些名字,亦是剧情服务的。
在红楼梦第五回里,每一首判词都相对应着红楼金陵一个女性的命运。比如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我们知道,探春是女中的豪杰,但凡是个男儿,自想干一番事业的。她在当临时掌柜的那段日子,兴利除弊,进行改革,将贾府的土地田亩精心治理的井井有条,有模有样。可惜因为是庶出,母亲不能给她争气,她的亲弟弟贾环也不能给他撑劲,她只能靠自己打拼。在那样的环境里,女子想干成一件大事简直比登天还难!
她最后的命运还是以接受南安太妃招收义女的名义把探春嫁给南番终结。探春乘着千里东风,清明时节泪洒江边,登上了千里之外遥远的南番。
你再比如“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看过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朋友们也很清楚,四姑娘惜春就是看透一切,认为“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一个好端端的人,难道让你们给带累了不成”?而走出红楼,走进佛门,甘愿青灯古佛相伴的。
在红楼梦十二曲里,从【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都只为风月情。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到【收尾.飞鸟各投林】中的“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好一似食尽鸟头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每个人的运命到整个贾府的运命都做了分解和最后的归结。
我们在这里看得很清楚,可惜,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在梦里演绎这一切,因而,曹雪芹也自然希望亲爱的读者朋友跟着他的思路,跟着他一个又一个红楼的梦,走近那个家族,那些可爱可悲可叹的人物,那个环境,去了解他在红楼梦里要真正表达和映射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