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片段:
“那么,我来问一问渡边系长。”薰子明确地说,“我身边的是我的女儿。今年春天,她上了小学三年级。如果现在,我把刀刺进这孩子的胸膛,会被问罪吗?”
“啊?”渡边张口结舌,看看和昌他们,视线又回到薰子脸上,“这是怎么回事?”
“请回答我。”薰子把刀尖靠近瑞穗的胸口,“犯罪会成立吗?”
“这……这,”渡边连连点头,“这当然会了,这是犯罪。”
“什么罪?”
“肯定是杀人罪啊。就算被害人一命尚存,也免不了被控杀人未遂。”
“为什么?”
“为什么……”渡边迷茫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杀人肯定要问罪啊。你究竟想说什么?”
薰子笑了,扭头看着和昌他们。
“那些人说我女儿已经死了呢。说她早就死了,只是我不愿承认罢了。”
渡边完全搞不清状况,只好也扭头去看和昌。
“医生说,我女儿很可能已经脑死亡了。”和昌飞快地说。
“脑死亡……”渡边嘴巴微微张开,接着恍然大悟似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是这样啊。”看来对于器官移植法,他多少了解一点。
“把刀子刺进已经死亡的人的胸膛—”薰子说,“这还是杀人罪吗?”
“不,可是,这……”渡边看看薰子,又看看和昌,“只是很可能脑死亡,还没有确定对吧?那样的话,就应该以她还活着作为考虑的前提。”
“那么,如果我把刀刺进这孩子胸口,导致她心脏停止跳动,您就会说,是我杀了我的女儿。”
“我觉得是这样。”
“是我导致了我女儿的死?”
“是的。”
“真的是这样吗?没错吗?”
执拗的追问似乎动摇了渡边的信心,他回头征求部下的意见。但部下们似乎也没有确切的答案,都是一副思考的样子。
“如果,”薰子的声音高了八度,“如果我同意捐献器官,进行脑死亡判定测试,或许就能确定脑死亡。在法律上,脑死亡就等于死亡。如果是那样,我女儿的死还是我导致的吗?死亡可能早就来临了,这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即便如此,杀人的也还是我吗?在这种场合,无罪推定是否适用?”
薰子娓娓道来,和昌不禁惊叹于她思维的敏捷。表面上看来精神错乱,其实大脑正冷静地以可怕的速度在运转。
读后感:
这段描写是薰子在最亲的人,包括生人、和昌都认为瑞穗已经脑死亡的片段描写。表面上薰子的行为偏激,令人费解,实则她是一个冰雪聪敏的女人,一个普通的母亲,她以她的方式证明瑞穗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守护着她。
文中的薰子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平凡”和“伟大”是一对反义词,但我同时将这两个词都用到了薰子身上,却并不违和。薰子和万千世界的其它母亲一样,她爱孩子,她也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奉献一切。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火的寻亲节目《等着我》,这个节目讲述的是被拐儿童父母的漫漫寻亲路。原本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结果由于人贩子而变得四分五裂,但父母从未放弃过寻找自己的孩子。有一期节目中的一位母亲,她在多年的寻子路上,一次次的有了希望又一次次地破灭,最后不堪重负,精神失常。当时,节目组在放这期节目的时候,倪萍老师哭了,我也抱着纸盒在电视机前哭得稀里哗啦。这人世间的真情总能轻而易举地击破人的心房,使人泪流满面。
从这个层面来看,她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在瑞穗的主治医生近藤认为瑞穗好转的几率近乎渺茫的情况下,薰子坚持认为瑞穗还活着,日复一日地护理瑞穗。在薰子将瑞穗接回家护理后,那时美晴、多津朗、近藤等都认为瑞穗已经脑死亡了,在明眼人看来她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一个念想。和昌开始时认为瑞穗是活着的,但最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薰子认为瑞穗还活着并且一直坚持这个想法。她精心照料着瑞穗:给她买好看的衣服,请老师给她上课,带她去散步……
其实,很多时候最难的事情不是你所信奉的信念别人也在信奉,而是你所信奉的信念别人都不相信,而你却依然在坚持。显然薰子属于后者,所以她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想,作为瑞穗,她一定能感受到妈妈对她满满的爱,她一定是个幸福的人儿。
东野圭吾的书总是能够给我惊喜:《嫌疑人x的献身》这本书我从未想过石固为了花善再杀了一个人,原本以为这次翻开的又是一本悬疑巨作。但是未能想到这本书是关于“脑死亡”、“器官移植”、“心脏停止”的,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所引起的深思。它为我揭开了“脑死亡”、“器官移植”、“人工智能呼吸控制系统AIBS”等的面纱。虽是冰山一角,但足以震撼人心。且再一次让我对东野圭吾的才华表示深深地佩服。悬疑推理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还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而本书需要的是专业的生物知识及人机研究方面的相关知识,他都在他的作品中完美呈现给了读者。作为一个小读者,我是真的很崇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