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不要沦为《最愚蠢的一代》!(深度好文)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教授马克·鲍尔莱因写了一本骇人听闻的书:《最愚笨的一代:数码世代如何麻痹了年轻的美国人并危及着我们的未来》,又名《不要相信任何30岁以下的人》。

《最愚蠢的一代》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得罪了8700万的美国年轻人。

在书中,作者以统计数据揭露了一个让美国教育界困惑不已的问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历史频道、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一切都在你的鼠标之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提高。这是为什么呢?

碎片化时代的源起

因为,所有的当代人都面临着两个问题——信息超载时间****碎片化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超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讲几个数据:

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书出版,超过4亿字

纽约时报一天的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

一个非热门的专业细分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产生……

正如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所言:

我们渴求信息,但却被信息淹没。

另一个趋势也很明显:时间的碎片化。这个碎片化从3个方面开始——

首先时间和空间被打碎,一个移动APP允许你在三站地铁里听完一本书;

其次知识被打碎,如果你翻知乎、今日头条或者某个博客,你并不会像看一本书一样,知道前面一章讲什么的,后面即将讲什么,除了标题党,你根本对下一个博客、内容毫无预期,只能被动接受;

最糟糕的其实是知识结构碎片化——你并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问题讲的这句话。

所有的信息缺乏了上下文,就是废话
碎片化的信息往往没有前因后果,没有来龙去脉,只有一个结论。

来看看下面的几句话,注意对比:

兔子不吃窝边草; 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个好汉三个帮; 靠人不如靠自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这些古语都有道理,都是古人几千年生活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可即便是这些古话老话,在不同的场景下都有着完全相反的结论,更别说碎片化的信息了。

比如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些故事、鸡汤、知识,很多本身就无法自圆其说,但经过写手和编辑们的润色和包装后,极具煽动性和诱惑性,让人看了后觉得"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你以为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得到了提升,其实毫无用处。

即使在这些垃圾信息中,你过滤再过滤,得到了一些干货的知识,如果没有很强的梳理能力,把碎片信息构造成知识体系,也很容易回到之前提到的那些古话俗语的圈套之中。

无论对于科学还是社会学,理工还是人文,知识都是有体系、有架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中学数学题的时候,如果忽略了一个条件,或者缺少了一个未知数,那么得出来的结果肯定千差万别。而碎片化的信息基本都是一个条件配一个结论:

**“30天做好这些你就考上清华了” **
“女人这么做才有男人爱”
“手把手教你从年薪30万到年薪100万”

这些玩意儿,可以说连知识都不算,只能算经验。这些把经验和经历打包成知识贩卖出去的文章,请一定不要当做学习的资料。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的捷径也没有那么多,即使有,那也需要各种前提和条件,当你读到这些文章的时候,请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

还有很多事情明明是靠运气和天赋,他硬要和你说是靠技术和努力。即使技术和努力很重要,但也不一定就是他分享的技术和努力方法,即使他的方法都对,也不一定适合你。

饮鸩止渴,一直到瘫痪

社交网络的危险之处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把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 马克·鲍尔莱因

信息的过载以及时间的碎片化,造就了人们把原本有用的信息当成快餐食用了,而快餐文化的危害之处不在于你吸取了多少营养,而在于你面临浩瀚的知识时所处的被动状态。所谓:

盲人一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机器一般,不思则怠,囫囵吞枣。

说的就是我们。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现如今如火如荼的微信公众媒体了。在你每天沉浸在各种快餐文化,心灵鸡汤,热门段子之时,仿佛你的确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原本需要花一个月读完的一本书,你通过一篇微信文章即可略知千秋了。
而殊不知,公众号里各种营销手段,标题党层出不穷。

只要作者有强大的说服力,每一个公众号都可以是一门邪教。

例如,篇篇文章众口一辞地教大家:好看女孩自带烧钱属性,男人不爱便宜的女人,你要做自己的奢侈品……几千年的文学史、从国内到国外,都没有推祟过这么拜金的价值观。然而在微信时代,应运而生,为了某种利益不停地推出来给大家洗脑,让很多傻瓜信以为真。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黑暗而无知的时代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黑暗而无知的时代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对《最愚蠢的一代》作者马克·鲍尔莱恩(Mark Bauerlein)进行专访的过程中。鲍尔莱恩反复强调了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性,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让人把“知道”当成“懂得”。

阅读的本质是获取信息,尽量追求系统、全面,所以阅读尽量精读,因为精读能最大化的提取信息、收获知识。可毕竟需要筛选且内容优劣不一,所以有的书简单涉猎即可。

粗度、浅读,读的太零碎,就不习惯集中精力阅读了。

打开一个网页看个标题就关闭了;


看别人的答案扫完第一段就开始去写评论了;


知道某本书,看个序言就觉得自己读过了。

碎片式阅读慢慢变成自欺欺人,不懂装懂,连自己都骗。

比如知乎大行其道的勃学,动不动就吐槽知乎编程相关的live,国外多少免费的公开课,这些live是收智商税。可真正看过那些公开课的人有几个,听过live的人有几位?无所谓,反正知道国外有免费课,live收费,就可以喷了。先匿名,再挂人,还显得挺正义的,似乎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这就是碎片阅读的坏处,看待事物只看表面,看不到事实(评价的前提是认识,两边都没看过,就妄图下一个结论,自然脱离事实没说服性)。

有人过于习惯碎片阅读,无法集中精力,每天把网上的热门新闻标题看一遍,就觉得自己囊括天下时政了。真正关心时政的人,往往要看各种数据,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参考,才能谈一点有用的个人见解。

输入=产出。
输入的越精细,产出的就越优良。

碎片阅读肯定是junk food,零碎时间打牙祭没问题,但长期依赖当成主食,身体肯定有问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学习

心理学达人Lachel写过一篇文章,大致是说,人们之所以不知疲倦地刷朋友圈,逛微博。至少涉及三个层次的心理机制。

一是信息焦虑。我们已习惯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想因不懂得新词汇、不了解热议话题而显得落伍,大脑习惯了不停地寻找新鲜事物的刺激,一旦一段时间没有获得这种刺激,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信息焦躁中。

二是社交距离感。通过刷社交媒体,了解别人的生活状态,人们能感到“我跟别人还有着联系”,从而避免与群体拉开距离。

三是心理反馈。人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奖赏回路”,如果我们做出一个行为,立刻就能获得好的反馈,大脑会鼓励我们重复这一行为,反之则要求我们放弃。刷社交网络、打电子游戏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即时反馈”,因此人们乐此不疲,而学习之类的行为则无法产生这种反馈。

碎片阅读带来的思想上的影响很可能是不正确的,经不起推敲的。

如果你要改变自己,不要寄希望于碎片阅读,它更多的是帮助你消磨时间,或许带给你一些趣闻,增加你的话题量和词汇量。

真正能指引你人生的,必须是深度阅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希望 有一天,你在茫茫书海里找到与你灵魂碰撞的那本书。
它会让你寂静下来,让你知道你是什么人,你真正需要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最后我想说,在现代这个时期,无数人已经开始鼓吹“知识经济”,甚至号召“知识付费”了。这没什么错,但我觉得这更像是另外一种“粉丝经济”甚至是“喜欢经济”,切不能把这些东西当做秘诀法宝,更不能当做救命稻草,因为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大V们积累一定粉丝和流量后、希望变现(挣钱)的产物。所以不要把他们当做人生导师,最多当作你成长路上的伙伴,好的方法和经验吸收进去,没用的信息能够判别而且果断丢弃。

多读一点经过实践和时间考验的书,多亲身去经历一些事,并从中培养起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这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