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每天一起床,第一句话往往总是,妈,你给我一块钱。
她倒不怎么跟我要,因为知道我从不轻易给,所以一般她会直接跟我要东西。爸,我要吃辣条,爸,给我买粘贴画,爸,给我买发泡胶,等等吧。
对她而言,这肯定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她当然更想要钱,想买什么买什么,自由自在,多爽。
她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我们当然看着心烦,买了之后也不见得她多喜欢,但也往往由她去了,最多忍不住对吼两句,各自恨恨地互翻白眼。
关键是怕她乱花钱,小小年纪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尚不知挣钱的辛苦,却先陶醉于花钱的快感,长此以往形成了错误的金钱观,小小的炎症变成不可救药的大肿瘤,再想回头可就难比登天了。
昨天看到了财新总编王烁的一篇文章,分享了帮助女儿建立金钱观的四个心得。正好我也面对着同样的难题,急需行之有效的工具。
但读了之后才发现,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对即便是作为成人的我,也有助于加深对金钱乃至人性的理解。
首先,要明白钱是什么。
钱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这一点其实不用费力解释,只要花钱买过几次零食,孩子自然就能懂得。
比如7岁的大女儿,一有零钱就憧憬着花花绿绿的糖果或是奇形怪状的玩具。但三岁的女儿就不一样,她手里有钱的时候也很开心,还得小心翼翼地防着别让姐姐拿了去,可至于怎么使用她是没有概念的,只当是些五颜六色的纸,没觉得有什么独特之处,攥一会儿也就丢开玩别的去了,最后往往还是落到了她姐的手里。
钱是价值交换的工具,你想要获得什么价值,都得拿钱去交换。所以重点在于,价值是什么,或者怎样才能有价值。
中学课本上学过,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如饭店师傅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份麻辣小龙虾,快递小哥又不顾风吹日晒地给你送上了门,两者都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又都是你想要的东西,你说你是不是得掏钱没商量?
因此,要想明白钱是什么,首先要理解价值的含义,要理解那些数字的背后对应的都是辛劳的付出,而且又能满足你的所需,至于金钱,不过是衡量这一切的尺度罢了。
尺度,是理解金钱的第二个根基。
一包辣条两块钱,一罐可乐五块钱,一个鸡腿堡十块钱,这些数字都是尺度,现成的东西,看起来一目了然,其实细细想来又没这么简单。
比如同样是鸡腿堡,同样是10块钱,你非要吃肯德基,不吃麦乐鸡,甚至麦乐鸡的做活动,只卖8块钱,你也非吃肯德基不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因为喜欢呗。为了喜欢的东西,你宁愿多花点钱,宁愿付出更大的代价。
同理,商家在定价的时候也是这么考虑的。至于做的汉堡是不是都一样,是不是具备无差别的劳动,这个肯定难以衡量,商家也不会去全面披露,但它肯定会用明星代言、价格优惠、新品推介等手段,去争夺你的眼球,去争得你的喜欢,最终在你刷机扣款时获取更大的尺度。
所以,究其根本,是先有了尺度,才有了价格,价格会不断地调整,直到适应尺度为止。否则,交易就无法达成。
交易,是价值变现的渠道。
比如小女儿手里有一块钱,大女儿直勾勾地盯着,搜肠刮肚琢磨着怎么才能弄到手。然后小女儿说,你帮我吃了这个鸡蛋,我就给你一块钱。
大女儿一脸痛苦状,吃着鸡蛋做鬼脸,还假装想要呕吐。小女儿就更开心了,越发觉得这一块花的值。然后,大女儿拿到了一块钱,小女儿摆脱了煮鸡蛋,俩人都兴高采烈。如果不是最后都挨了她妈一顿臭骂,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双赢的结局。
双赢,这就是交易的魅力,只要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完全没必要起任何争执。
所以,交易往往是化解矛盾的利器,小到私人恩怨,大到国事争端,莫不如此。只要能谈出彼此接受的价钱。
钱不能买来一切,有些东西是无价的。
嗯,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上面这句话。确实,这句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甚至烂熟于心的话,从表面来看确实原则正确,甚至没人敢去反驳,否则一定会有人理直气壮地指着你的鼻子说,琐碎和苟且值多少钱?诗和远方值多少钱?我这只养了五年的狗值多少钱?再不济,也会居高临下地问你,你和老婆的爱情值多少钱?你和老妈的亲情值多少钱?
想到这些问题,真让人泪汗双流,哪怕只是想想!
但是,不对呀!
一方面,说什么东西无价,要么就是它特别的贵,要么就是不知道怎么定价,并不是说就一定不能定价,不是说就一定不能用金钱来给它一个具体的尺度。
同时,你不能给它定价,并不代表别人也不能。比如爱情的落地是鲜花和钻戒,是柴米油盐,孝心的表达需要吃药住院,要常回家看看,这哪一样不需要钱,哪一样不是早就被人定过价了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总是把无价挂在嘴边的人,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要么就是居心叵测。
再往远了说一点,通过在这些原本无价的事情上付出的金钱和同样无价的时间,有的人竭尽全力、倾其所有,有的人不屑一顾、一毛不拔,这些行为才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
所以,从个体而言,人和人有不同的观念,但从广义的角度,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实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定价的,甚至可以说,一切事物都已经被定好了价,只不过是这些事物还没有遇到能给它准确定价的人罢了。
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都不认可钱能买到一切,包括我以前也是这样的观点。可令我倍感困惑的是,钱往往总能买到一切。现在明白了这个观点,总算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了。虽然之后会有些莫名的失落和感伤。
但成人的世界就是这样。
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想法讲给女儿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