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三个字:啃老族。百度的定义:新失业群体,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我和老公应该算不上啃老族,因为我和老公的工资我们自己够吃够用,偶尔回老家买点东西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但我们从来没有开口和家人要过钱,我们目前还没有小孩,想买什么也会考虑一下再买,月底没有多少结余,我们目前算是月光族吧。
明天上午八点要去上海考试,扬州距离考场太远,今天去亲戚家住一宿,亲戚家在上海离考场近很多。
手上领了牛奶和水果,站在门口敲门后等待的时候,听到他们家孩子在和妈妈说:就一千,我15号发了工资就还你,上个月和你借了钱一发工资就还你了,不是吗?
他妈妈说:你上个月借我多少?还了多少?
“还你一千呀”。
“你借多少了?”
“一千呀”。
“你好好想想,只拿了一千吗?”
这时门开了,他们开门看见是我都笑了笑,孩子看起来很有礼貌的叫我:姐姐你来了。
没错,这个孩子就是我的表弟,亲表弟,姨妈家的孩子,今年23岁,大专毕业,工资3300一个月,谈了一个女朋友,其实女朋友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表弟就这么多工资,还在外面租房子。
他工资也就3300一个月,还和女朋友在外面租了一个一居室同居,房租2700一个月,物业费300一个月。我问他,你剩余300块钱怎么过一个月呀?
他说:房租我和女友一起平摊呀。
“你女朋友工资多少钱一个月呀?”
“也三千多。”
我表弟从小出生在上海,我真的是不知道女孩是不是能够接受这样的男孩,都已经和女孩同居了,还让女孩去一起承担房租,总感觉非常不合适,因为毕竟没有结婚,毕竟不是那种结了婚买了房一起还房贷。
也许换一种思维勉强能接受吧,他们是平等的,他们可能觉得并没有说男方就一定要承担得比女方多一些,他们是公平的,一切都是AA制吧。
关键是表弟家里有房住,没有必要在外面花这个钱去租一个房子呀。而且他们两租的房子离他们俩上班的地方都不近,除了房租,他们俩每月还要再付地铁公交的费用。对了,听阿姨说他们经常打的,公交很少坐。
我今天问表弟,你为什么不住家里,要在外面租房子?他说家离他上班的地方太远了。问他需要多长时间?他告诉我一个多小时。我说一个多小时在上海其实也不算长的,和他讲了我们单位的小朋友多能吃苦,八点钟的班,家住南汇,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我还没讲完,他就打断了我说:他肯定是外地的,工资低在市中心租不起房子。
我听到他的话,真的无语了。我说人家是上海人,家就在南汇,不是外地的,而且工资比你高多了八千到一万之间(因为我们工资是不等的,要看提成的)……
这时他又说:南汇地方穷的,大部分都是拆迁过去的。
我真的不知道表弟是哪里来的优越感说别人穷,可能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吧,环境不一样才造就了这样的表弟吧。
我表弟家的经济状况我说一下吧,他爸和他大伯两家人共住一套80平方的房子,我阿姨一年前做了心脏手术,失去了劳动能力,以前工资也就是三千多一个月,他爸爸(我姨夫)这么多年工资一直都是四千左右,自从我阿姨失去了劳动能力,没有工作了,他爸爸便找了一份兼职,两份工作工资加起来也就八千左右吧,一直在申请经济适用房。去年我表弟信用卡透支以及向他人借钱,他爸妈总共帮他还了12万多(还借款这事我也是上个月刚知道的,知道数额的时候我一时太震惊了)真不知道我表弟怎么会这样,自己不去好好努力,吃不了苦,没有责任感,只图一时享乐。
曾经有人说:奋斗不需要非得在艰苦的环境下,优越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努力奋斗。但前提是你得奋斗呀!
今天我和表弟说,你们家万一经济适用房申请成功了也得花钱买呀,经济适用房上海也得要一万多甚至两万一个平方吧,就算一万一个平方,80平方也要80万元呀,你准备支持家里多少钱?你多少也出点吧,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一年存一万,或者一个月五百,六千一年总可以吧,两年存一万二。也算为房子出了力了。
你们知道他说什么吗?到时候真的申请成功了,就把这旧房子一卖,别说买房了,装修的钱都足够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对不起,是我的错,我们真的有代沟,无法沟通了,不想说什么了。
我觉得我表弟他这种行为也是啃老,虽然有工作,但是花销远远大于收入,没钱用了再伸手和父母去讨要,自己已经成年能够节省的地方不节省。
不说了,我与他三观不合,我自己也算是个月光族,也没有什么资格去教育一个啃老族,我得以身作则,等我每月有结余了再来一套言传身教吧。不想了再看一会儿书,希望明天顺利通过考试。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