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兴冲冲的朝办公室走去。
走廊里几个孩子在那里讨论问题,可能是发现了我走过来,一个男孩拦住我:“假如给一个正在思考的人拍照,那人也在啊?”
我有点懵,不知道他想问什么。就招招手让他到远离教室门口的一个僻静的地方说话:“你想问什么?”
他又认真的重复了一遍。
我似乎明白了:“正是因为他思,所以他才在啊!”
刚才跟他一起的那几个孩子起初没跟过来,可能听我们的讨论有点火药味,也很快的围了过来。
“我说的是照片中的那个人。”那男孩的眼睛乌亮,闪着光芒。
“我也是在说他呀!”
“那照片外还有一个人呢!”
“你是不是混淆了‘在’和‘本质性’的区别。那个人虽然在,旁边这个桌子也在,但我们说的‘我思故我在’是说‘思’才是人本质性的特质。而那些物质的‘在’或者说那些‘在’的物质不具备‘思’的特质,也就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一物,这就把人和其他物包括生物界区别开了。‘我思故我在’的‘在’是说存在的‘本质性’。”
“这个我明白。”
“那你的问题是?”
“……”
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照片中的那个人,此刻只不过是一个固定的形象,已经不是一个活人,但‘它’在思,所以说‘它也在’,这就跟只有人才是‘在’这一思想矛盾了?是这个问题吧?”
“嗯嗯!”
“请注意,思不是一种瞬间的神态,而是一串动作,是连贯的。所以那张照片中思考的人只是一种凝固的神态,不是‘思’,自然算不得‘在’。”我说完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弄懂了学生的疑问。
“明白了老师!谢谢老师!”他们欢快的走了。
他们走了,我有点后怕,要是我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呢?虽然“师不必贤于弟子”,可是,可是,总觉得不那么美。我在课堂上总给他们挖坑,他们是不是也开始“报复”我了?
想到此,又想起昨天一个小女孩在大课间跑到我办公室,说上课没听懂,让我打开授课PPT,她一张张的询问。比如我引用黑塞的话说人的无核心性:“没有一个人是纯粹的单体,每个我都是复杂的世界,由无数杂乱的形式、阶段和状况、遗传性和可能性组成的混沌王国。一个人是由千百层皮组成的洋葱头,由万缕丝线组成的织物。”这个学生说:“那这不是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矛盾了吗?”一下子抓到点子上。我跟着解释:“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指那些保守者,不善于变化者。人变化性是指人的应然,现实中的不变化或者小变化是实然。”“哦,懂了。”……
这些学生不一般,他们不明白就会追着你问,甚至还会自己生发出一些问题跟你探讨,你要是心不在焉,很容易把你掀翻马下。这让人想起曾子老先生临事而敬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看来真得小心了,我还不想让他们把我一枪挑于马下,虽然遇到这样的事件是极为炫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