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瞬变中有句话叫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和staying ok有异曲同工之妙。defuse your confusion 里介绍了大脑里里的混乱,内心的混乱,外部信息的混乱让一个人无所适从。这导致了一个人心生抗拒。
2018年11月3日
昨天和陈老师交流,她指点了我遇到的问题,让我明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知道在哪里用力了,这样就不用买那么多书了。只买和自己的问题联系最紧密的书,始终关注自己的影响圈。道路清晰了自然就有前进的动力了,少了盲目也不会处处碰壁了。
11月2日
自己没有动力去做事的背后是一颗不明方向的心,我如果清晰地知道如何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就不会摇摆了。要知道如何做事,可以用模板法,建立工作的模板,每次都去参考自己的模板,完善自己的模板。
2018年10月24日
八要素治强迫
我意识到自己有时候会贪多求全,求高深,求抽象,求终极解决方案,求一劳永逸。这时候,可以用八要素分析自己的行为治疗强迫。
2018年10月24日
通过别人的反馈我知道自己有些偏执,有人说我“执拗,倔强,顽固”等等。其实就是没找到改变的方法。现在我知道了,要想改变偏执的可操作的方法是区分事实和观点
也有人说我不善沟通,那么,我可以做的事情是,斟酌自己和别人说的话。这样的话我就找到了改变的路径和方法,也就是critical moves
2018年10月23日
老师指点
有老师指点,却不知道怎么利用老师的经验为自己服务,现在明白了,我应该把工作中的困惑记录下来,向老师提问。比如,为什么同事那么的消极,油盐不进。怎么办。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忙。
非暴力沟通
学了非暴力沟通却不知道怎么用,只是盲目地觉得读书好,读书对,读书一定有用,但是怎么有用却不知道。
电影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中,松子没有生活的主线,没有坚持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断地依赖周围的人给她温暖,不断地根据周围人的状况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把职业当成为他人谋利的方式,而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真正投入其中,没有自己可以依赖的生活主线,让自己的命运随着别人的生活而不断变迁,没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规划,自己的命运永远掌握在他人手中,没有定力,不断地被周围的人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盲目地依赖和信靠他人,漠视了自己的能力,漠视了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强自尊的人,把全部的期望寄托在不稳定的事情上面。让自己的生活飘摇不定,动荡不安。
我看到了自己对非暴力沟通原则的违背,我把职场当成竞争场,你死我活,渐渐的就变成,希望不顺眼的人都早日离开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是违背了非暴力沟通的,一心想的不是怎么把自己工作做好,而是负面的竞争。这样导致了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南辕北辙。还是要好好看看自己的需求,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把精力放在如何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而不是陷入到和周围人复杂的关系中。
今天我知道了怎么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通过记录自己的心声,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意识到自己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对人的指责和攻击上,并不知道想要什么,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只是盲目地指责,在指责和自责的路上越陷越深,被牢牢套住,被别人的言行套住,迷失自己的方向,却不知道自己这一切的背后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决定还是要看看自己真正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被别人的言行套住。
今天我想到了应用的方法,比如,我想让别人会我微信,但是却指责他是废物,不上进,消极,被动,不思进取,烂泥扶不上墙,用消极的方式和我对抗,不识抬举,不知道感恩,我本来在拯救他,却不领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心,不愿意上进,没有任何救药。对我来说是投资的损失,白白浪费了我那么多精力和能量,纸条明路还不走,活该受罪,活该别人差事,活该在最底层打转,是自己性格的弱点导致了他的生活的不顺。
现在我发现自己的语言中有大量的攻击和审判,自己纠结想做的事却丝毫没提及,沟通没有提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大量的攻击和指责。想和人家沟通却最终把人家推远,自己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期待南辕北辙,要的是沟通,自己做的却是隔阂和隔离。
2018.09.25
TA
学习ta我知道该怎么用了,比如,自己想给老师打电话,但是又不敢,我觉得这就是该调动成人状态的时候,不去调动成人状态,像个孩子一样害怕大人,忘记了自己也是大人,或者,我们商量的事情是工作上的事,是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方乞求另一方的不平等关系。是我没能从过去的经历中转换出来,沉溺在过去,认为自己就是不成熟的儿童状态,所以,我可以试着稍微改变一下,慢慢走出自己舒适区,一点点调动自己的成人状态。让理性为自己服务。一点点调节自己的恐惧,看看恐惧背后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误区。
其中一个误区就是不能区分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因为自己对自己有负面评价,所以,误以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负面的,因为自己不接纳自己的状态,认为别人也是排斥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学的郭老师的逻辑思维来梳理思路,先问是什么,再问这么办,我的问题是什么?是不能区分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看法,不能灵活调动自己的不同的状态。总是以适应性儿童状态应对外界。
我终于知道了成长和改变的路径,以及学以致用的方法。我学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却很少使用,可能是因为自己给自己定了性,认为自己就是不善沟通的人,二来因为确实不知道如何下手。三来因为自己学的知识本来就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才会拒绝改变,拒绝实践。今天终于找到了实践的机会,就是如何和同事说好每一句话。比如,自己想开玩笑,却开的两败俱伤,都不愉快。复盘分析之后,我意识到是自己并不善于把握开玩笑的时机和开玩笑的内容。什么时候能开玩笑,什么内容可以开玩笑。
我现在意识到,工作上的事不要开玩笑,生活上的事可以开玩笑,生活上的聊天不影响大局,而工作确是饭碗和生存的根基,开玩笑并不合适。
开玩笑的时机也是要注意的,要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后才能开玩笑,否则,可能导致尴尬。尽量以中规中矩的交谈开始,气氛融洽后,再适当开玩笑。而不是上来就调侃,逗趣。这样显得不成熟也可能弄巧成拙。
用TA的语言就是什么时候,可以是成人状态,什么时候自由儿童是合适的状态。我意识到自己该用成人状态的时候,不恰当的使用了自由儿童状态,在不恰当的时机开了玩笑。
有一次,我成功改变了同事一点点。因为他拖延我给他说的事,我没有指责,我判断是他搞不清方向。果然不出我所料,果然是方向不清晰导致的排斥和拖延。我帮他把目标定位到可执行,可操作,指明方向。事情后来进展的很顺利。我更加赞同“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不能完全把问题道德化,归咎为人的不上进,不努力。
再举个例子,我意识到自己要改变,要提高沟通能力,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办,渐渐地就给自己定型,认为自己不可救药,是个内向的人,天生不适合沟通,后天的教育也没有学到沟通之法。习惯已经养成了,我只能是这样的人。如果把我从内向,变成会沟通得多难啊。索性放弃吧,拖延吧。
后来,看了郭老师的课程马上有了启发,而且,我也意识到不一定非得学的很好,很完整才能进行运用,读到一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应用。而且,这一两个知识点都特别的接地气和实用。比如,郭老师举例说,领导对小王说,尽快把某个工作完成。小王忙活了一天终于完成了。可两人关系却搞得别扭了。因为,领导认为本来两个小时就完成的事情,小王竟然搞了一天 。小王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很快了,领导还不满意。问题的一个突破点是“尽快”,尽快一次两人的理解不一样。导致了分歧。当然,领导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说死了“两小时内完成”,显得领导很苛刻。不懂领导艺术。
我觉得可以怎么办呢?如果我是领导的话,我不会责备小王,而是解释一下自己说的“尽快”不是一天的意思,而是几个小时。而不是指责人家不努力,不进取。如果我是小王,我会向领导解释,自己对“尽快”的理解是一两天。这样的话,两人的矛盾就只是一个很小的误会,而不是关系的恶化,相互埋怨。这就需要至少一方能够对沟通的内容进行分析,复盘,而不是指责。
举个亲身经历,我让别人做件事,其中一条要求是“熟悉网络”,关于熟悉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熟悉一词在那次沟通中怎么理解?如果读者觉得熟悉一词比较模糊,或者,对熟悉程度的理解和我不一样,是不是产生了沟通的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