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进行了一次小测试,批改完之后,我对考得好的学生进行了加分奖励。放学后,考得好的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找我给他们加分,这时,我发现有一名学生拉着书包垂头丧气地走了。当时因为脱不开身,我没有及时叫住这位学生。第二天上午上课前,我把她单独叫到一边,问她:“是因为昨天没考好而伤心吗?”,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安慰她说:考试的目的不在于排名次,而是了解自己薄弱的地方,找到以后努力的方向,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你考的也不错,如果能再认真一点就好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行!”她说:“老师,我知道了,但我还是很难过。”
她不是差生,是好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品行都很好,她的事例给了我一个反思的契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忽略好学生的一些感受,我们会本能地觉得他们学习好、能力强,而且可以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经过讨论也可以解决,不需要我们过多的指导,以至于我们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困生的身上,从上课回答问题,上讲台板演,到检查作业等等,都以学困生为主。仔细回想,也曾有好学生对我说过“老师,你都不提问我们,怎么老提问他们?”每当这时,我都会告诉他们:“老师知道你们肯定会……”现在想想我错过了很多鼓励她们,表扬她们的机会,也让她们错过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们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可以理解,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好学生也需要关注,往往越是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内心越脆弱,越在意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好学生能力强但也不要忘记他们也是小孩子,也需要老师对他们的耐心指导,哪怕是对他们的批评。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平等地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
我们都听说过学习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后能记住老师,为什么好学生记不住老师?其实这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在他们身上付出的少,如果我们像关注后进生一样的关注好学生,那么好学生也会记住我们吧。像关注后进生一样的关注好学生吧,使他们成为更合格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也将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