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去姨妈家拜年,11岁的弟弟带着我扑蝴蝶、捉蜜蜂,玩大富翁、打扑克牌……
这个平时在母亲嘴里说起来爱玩手机的孩子,完全展示了“地主之谊”的风度,让我体验了一天愉快地童年。
然而其中掺杂着不少唠叨,透露出这孩子心中的压抑:
被母亲限制使用手机,想玩游戏总是不能尽兴的苦恼;
想尝试厨艺总是在材料齐全的时候,被母亲的泼冷水而放弃;
成绩明明不错却总是得不到表扬,学习热情被浇灭……
晚饭的时候,姨妈回来了。姨妈一边辩解,说自己为了让他考入更好地学校只能对他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边数落孩子父亲家特有的爱唠叨的“基因”……
晚饭的时候,我试图表扬他的成绩,姨妈的反应果然让我吐血:“你还要继续努力才行!”“这个还不够,还要得到**成绩才可以!”
不愧是中国式毒家长,我在默默心疼弟弟三秒。
饭后带着弟弟散步,遭遇被母亲打击了一番后,他死活不肯出门,被我硬拽了出去,给他放松心情自然是好的。
中国人家长往往望子成龙,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爱冒险爱探索是每一个人的天性。
只要求孩子按自己规划的人生道路去走,错一步都不可以。名义上说让孩子自由选择,实际上多一点点也不给孩子。
一天的经历给我不少启发:
一是要多倾听,给孩子碎碎念的机会。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只“听”命令,更要多花心思听听孩子的声音。
即使是命令,也要定期接收反馈,才能知道命令执行如何,是不是出现偏差,有没有命令下达方式不对、操作不当的情况出现。
倾听既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也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要多沟通,理解孩子背后的诉求。孩子玩手机只是想从沉重的学业中放松一下,沉迷手机是难免的,成年人也缺乏自控力,更可况是孩子呢。
理解了孩子想玩手机的原因,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点玩手机的时间,或者增加一些别的放松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压力。
三要多放手,给孩子敢于尝试的勇气。孩子特意买了烹饪书回来,想尝试炸鸡炸炸甚至各位美食,这恰恰是对一种美好的生活的尝试。
孩子自然是没有厨艺方面的经验,但谁不是从“不会”向“会”成长起来的呢。
孩子希望家长能够给予的是指导,而不是包办。家长可以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搭把手,在安全操作、烹饪方式多方面提个醒,。
即使做出来的食物失败,或者难吃,但只要做出来成品,孩子也会有信心一次次尝试。
呵护孩子的成长,就是既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充分探索新领域的信心。又要做好“助手”,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