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盲婚哑嫁的年代,有谁不是嫁给爱情的?至少答应求婚的时候是能感觉到是爱才点头的呀。
祝福别人嫁给了爱情,或鼓励高龄单身狗继续加油要嫁给爱情的,说这些话时是不是酸酸地在问自己:生活那么一地鸡毛,我是不是真的嫁给了爱情?
当然是啊!不然是会去想另一个话题“离婚”的。
可是为什么心里就颤颤巍巍了呢?
专注力分散了,幸福感被稀释了呗。
例如吃饭。
婚前。不需要去想今天买什么菜做什么饭,约个时间美美地等他把车往面前一停,坐在副驾只管聊天。聊到差不多了就知道今天去哪儿吃饭,于是坐下来等餐也是你侬我侬聊现在聊未来,整个过程都很有趣,甚至求婚就是在这不经意间被安排进去的。
婚后。不在一个车上,可能因为下班时间不同、你要去超市买菜、你加班或他加班、你要去接孩子、你不用上班在家当全职……
饭前没有聊天的机会,就要踩着高跟鞋扎进鸡鸭鱼菜里,买回家开始各种洗各种切各种蒸煮炒焖炖。
吃饭。有时候就是那么邪门,做完饭的正好想歇一歇;刚下班的脑袋也正处于休眠状态,于是也就没有精神劲把气氛调节得很有趣。巴不得赶紧吃完,洗碗的洗碗、葛优躺的葛优躺。
例如周末。
婚前的周末。女的肯定小周末开始敷面膜当天早起洗头化妆搭衣服折腾上几个小时;男的那可是用了整个星期去策划期待的,怎么着也要整得像小假期旅游似的。
婚后的周末。如果可以,老夫老妻的不如多睡一会儿,叫个外卖,两餐合并一餐得了。如果有小屁孩,睡觉时间就不是他说了算。孩子再大点儿,无论是亲子活动还是课外兴趣班,反正就不可能是二人世界。
例如话题。
婚前,聊什么都能很顺畅,从一个话题接着另一个话题,怎么聊都能扯上一些多未来的憧憬、一些情话、一些承诺。聊到孩子两人幸福感达到峰值,女的害羞中带着惊喜和踏实——他真的是爱我,是想着跟我有未来的,我是他最宝贝的老婆……接下来整整一个星期只要想起这个就能有明天出嫁的激动。
婚后,除了以上不聊,其他能聊的也渐渐变的实际。尤其有了孩子,只能是抓紧地谈哪个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今天孩子又学会了翻身。
并不是说婚后聊这些是感情变淡的表现,而且侧重点不一样了。也不是说无趣了,只是少了夫妻两人的时间。
夫妻两人的时间是什么鬼?
不是说共同处于一个空间就是了。而且说,两人独处,并聊一下各自——很纯粹的各自。说说自己最近遇到的事、看到的人、还有自己的心情。这是现代心理学关于夫妻之间的所谓“太空时间”。太空时间是需要维系的,需要密切的。如果一年半载都没有这个机会,问题就容易堆积,就容易憋坏,以至于要在大吵以后无奈地给对方留言说“我们谈谈吧”。这个问题之前分享过的,不可轻视。
正因为说的这些婚前婚后变化很接近每个人的常态,所以,婚前的爱情成功被稀释了。不是没了,只是被稀释了。
那就是爱情变成亲情了呀,这是自然的转化。这句话就套路了吧。谁说的爱情最后都是变亲情的?健康的婚姻是爱情被亲情拥抱,后者取暖前者被护航的关系。而变成亲情的潜台词是,没有爱情了。
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抚话语和台阶。
《天梯》这歌之所以感人不是仅仅因为它源于真人真事,而是这真人真事里除了亲情你还能感觉到爱情在细水长流。
老夫老妻了不用送花了吧
结婚都那么久了就别搞什么纪念日了吧
都成左右手了逛街还牵它干嘛
有空都去补个眠或者刷了朋友圈啦
在家化什么妆啊,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个玩具多好?
戴手套多麻烦啊,直接玉手泡洗洁精利索
制造什么惊喜啊,吓出心脏病事小,以为有小三无事献殷勤就不好了……
这些内心对白很日常,所以爱情成功被饿死了。这些情趣的滋润越来越少,生活的繁琐越来越多、乱麻越织越紧,情感深处开始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和这种人结婚呢?我真的是嫁给爱情了吗?
回忆告诉你,最初的是爱情,后来却被生活打败。最差的并不是吵架闹离婚,而且天天骗自己说婚姻就是这样,劝自己说忍忍就过去了。假想对方会有一天突然变回恋爱的样子对自己百般呵护,自己却懒癌晚期不愿去做回恋爱时那个对穿衣讲究、对护肤有研究、事业也小有成就的自己。
当初有那么多的福气能把爱情走成婚姻,却以为爱情经历婚姻的峰值注定下滑,亲自铺路渐行渐远。
当初都是嫁给了爱情怎么就不同了呢?
但愿你能看明白,天梯这个故事里,男女主人翁除了活在人们的议论中、生活的烦嚣内,同时也是活在爱情里的。他们一直很努力地爱,很用力地爱,很坚持地爱。
爱情也是不容许偷懒的,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