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亲戚朋友齐聚一堂,堂妹成绩不好,一众家长便揪着她不放。考的怎么样,怎么这么差,读书不认真啊!他父亲更是说,你应该为你成绩差而感到羞耻。
毕业几年了,再度听到这样的话,没了当初身为学生的愤愤不平,心里却多了几分悲凉,如果可以,哪个学生不想成绩优异。
唯分数论即只注重考试成绩,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不禁回想起了读书时心酸的往事,初中毕业并没有考进重点中学,就差一点点,后来有机会参观他们重点中学的100周年庆,那天,我是兴高采烈。
刚进去,碰到以前读书的同学,他说,你一个普通学校的差生,跑来我们这里干嘛,我们这个学校不欢迎你。
当年脸皮薄,转身就跑了。心里难过万分,没有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甘愿当差生。
我成绩不好,就算我知书识礼,才艺出众,也低人一等。不觉得这种说法很狭隘,很扭曲,很错误吗?
谁不想名列前茅,老师喜欢,同学赞叹,可就是有的人倾尽全力,也做不到那么优秀。
一道题别人做一遍就会,可是我就是做不来,他换个出题思路我就卡了。一碰到物理,就跟天书一样,实在没法理解。请问这个时候,谁能来救救我。
我要为此感到羞耻嘛?
我不,多么沉重的词啊!我觉得我配不上,羞愧耻辱这个说法。
我知道凡事尽人事听天命,顺时顺势,如此便对得住自己。
我理科不行,可是我语文很好,历来的语文老师都很喜欢我。我跳舞很好,我性格很开朗,我为人很善良,我脾气很好。
这难道不都是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吗?方方面面,五花八门,也可以说,根本没有固定的标准。
毛主席说过,历代状元没有很出色的,李白杜甫,王实甫……不是进士,也不是翰林。
蒲松龄四次考举落榜,72岁才补为贡生。李时珍三次应试不第,也著有《本草纲目》,洪秀全履应科举不中,人家也是太平天国的领军人物。
说这么多,就是想反驳某些大人的唯分数,唯成绩至上的观念。
分数不是评定孩子的唯一标准,德智体美劳,都可以成为孩子的闪光点。
拿近期大热的浙大强奸案,犯罪人努某,看上去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其实呢?强奸20多个女孩子,谎话连篇,一边领国家补助,一边在酒吧醉生梦死。
他成绩好吗?这个顶着贫困生头衔的人无疑是成绩优异的。但他却不配称之为一个有道德,有底线,有良知的人。
满脑子只有原始冲动,为此不择手段,单单成绩好,真的有用吗?现实狠狠的甩了众人一巴掌。
所以啊!不要对孩子只要求分数,那只是证明他掌握知识的能力还不错,但不是评定这个孩子优不优秀的唯一依据。
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是领导,谁在底下干活。每个人都是老板,谁去发明创造。
总有一样事情,是你的孩子能做的很好的。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多积累知识。这是对的,生也有涯,学海无涯。无知是很可怕的。
但不能盯着那几个冷冰冰的数字,人家心里比你更难过。都是学生时代过来的,考的很差,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大家都是知道的。
如果我们的宝贝,努力了,也不优秀。那没关系,总有一条平凡的路适合他走。说不定,在那条路上,他可以找到属于他的辉煌呢!
愿我们都能坚定而柔软自信且谦逊阳光而透彻。
感谢阅读,这里是苏涉青,喜欢记得点赞评论,关注作者哦!么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