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心理(29)】——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认知行为疗法)
一、新时代话感恩
(一)善良和感恩
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得到了别人的善意对待和帮助,心中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就叫感恩。
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就是有同情心。
你必须有同情心,才会有感恩心。
你对别人怀有善意,乐于帮助,才会懂得别人对你的善意,感激别人对你的帮助。
其实,感恩心和同情心是同一颗心,感恩和同情是善良的两面。
冷漠者不知感恩为何物。
一个不肯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倘若别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的本能反应是猜疑,而不是感恩。
如果他尚能被感化,因此知恩向善,则证明他善根尚存。
能否知恩是检验善根是否尚存的试金石。
所以,佛经里说:知恩者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
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给社会添麻烦,不给家庭添负担,就是最大的善良。
自给自足之外,再去帮助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人那才是真的献爱心。
善良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友好。
善良,就是把人性中有价值的东西深层挖掘并拼凑出来,重新焕发出人性的光芒。
同情弱者的不幸遭遇,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除了同情心还需要同理心。即设身处地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达到心灵的互通与共鸣,灵魂的感化与牵引。
真正的善良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性中的恶溶解、化合和发酵,变成极具穿透力的正能量。
真正的善良,是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
善良的人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时刻铭记在心,对没帮助过的人也不去埋怨记恨,对信赖自己的人掏心掏肺,对需要帮助的人尽心尽力。
(二)为生命感恩
我们得到珍贵的礼物,心中会对那赠与者怀有感激之情。
然而,在我们得到的一切礼物中,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的礼物呢?
所以,我们感恩父母,因为凭借他们,我们才得到了这一世的生命。
中国传统伦理强调孝,提倡尊亲,其合理内核就是感恩生命的来源。
然而,单凭父母的血肉之躯,我们是不能得到生命的。
生命传承,世代相续,那最初的源头在哪里,那神秘的主宰是什么?
各民族的神话和宗教都告诉我们,生命有神圣的来源,它被称作天地、神、上帝、造物主。
对于生命的这个神圣来源的感恩,就叫做信仰。
在一切感恩中,为生命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
在这种大感恩的照耀下,生命的总色调是明亮的,使我们能够超越具体的得失恩怨,在任何遭遇中保持感恩之心。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灵巧的双手。
男耕女织,搓绳捻线,做饭煮菜,用双手创造了文明。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灵敏的耳朵。
听,波涛汹涌,海浪拍岸,风号雷鸣,山呼海啸;
听,林间天籁,蝉鸣鸟语,猛兽咆哮,虎啸猿啼;
听,丝竹管弦,钟磬鼓乐,合奏清音,吹拉弹唱。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明亮的双眼。
看,大千世界,五颜六色,枝繁叶茂,诧紫嫣红;
看,名山大川,峻险陡峭,奇葩异草,缤纷多彩;
看,江河湖海,奔腾不息,静谧深邃,浩荡无垠;
看,风花雪月,春华秋实,时序更迭,沧海桑田。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丰富的感情。
喜怒哀乐,悲思忧惧,痛快淋漓,百感交集;
喜而笑,怒而吼,悲而泣,表露我们最真实的心迹,抒发我们最本真的情意。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
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甜蜜的镜头。
(三)为爱感恩
如果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礼物,那么,在生命的经历中,爱是最珍贵的礼物。
爱情,亲情,友情,是生命中的无价之宝,你要珍惜。
为相遇而感恩,爱就在你的心中。
为爱而感恩,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你得到了爱,你要感恩。
你给出的爱被接受了,你也要感恩。
在爱中,给出本身就是得到,接受本身就是回赠。
太阳不要求万物也给它光芒;溪流不要求河床也为它歌唱。
爱是积聚的能量的自然释放,是情感出于内在丰盈的自然流溢,那双伸出来接受的手同时也构成了奉献的姿势。
你不可计较爱的得失,爱是不可量化的,只要是真诚的,就不存在多少的问题。
你要记住,不论时日长短,凡真爱都是财富,既丰富了你的经历,也丰富了你的心灵。
曾经相爱就是恩,你不可为爱的离去而怨恨。
如果你确实看清了那不是爱,而是欺骗,也不要怨,而应该蔑视。
爱,可以让一个自信者更自信。
爱,可以唤醒一个沮丧者奋斗的动力。
爱的力量无法估量。
因为有爱,才会感恩。
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地把我们带来人世,第一眼的人世除了美丽,剩下的就是母亲,我们一岁岁的长大,母亲也伴随着我们慢慢老去,可她依然美丽,她用最温暖的襁褓保护我们长大,因此,我们是幸运的,长大后,我们的懂事,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功勋就成了我们的感恩。
感恩她把我带来人世;感恩她把我养育成人;感恩她把我送向幸福,这一切的一切因为有了最温馨的母爱,我们才会用生活的所有来感恩她。
(四)包容和感恩
生命中必然有逆境、灾祸、苦难,如果你真正感恩生命,就会包容这些负面的遭遇。
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也是生命给你的礼物,是促使你体悟人生的宝贵机遇。
如同在道德的层面上,感恩心与同情心不可分割,在智慧的层面上,感恩心与包容心也不可分割。
一个没有包容心的人,他的心是狭窄的,并且长满了怨和嗔的杂草,感恩心就没有了生长的空间。
我们感恩,是用心感恩。
一个人必须有健康的心,才能感恩。
心第一要善,有同情心;第二要宽,有包容心,兼具此二者,就是健康的心。
记住别人的好处,叫感恩;忘记别人的不好,叫宽容。
懂得感恩和宽容的人,才会生活得快乐,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
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最美的风景,不在终点,而在路上;最美的人,不在外表,而在心里。
(五)报恩
感恩生活,感恩网络,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
每天以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感谢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谢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
感谢遗弃我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应自立;
感谢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
感谢斥责我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的智慧;
感谢藐视我的人,因为他觉醒了我的自尊;
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和无私的爱;
感谢老师给了我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使我的生命不再孤单;
感谢所有的一切。
感恩是知行的统一,既要知恩,也要报恩。
报恩不是只报恩主,倘若那样,实质上仍是交易。
知生命之大恩的人,用一生的行为来报这个大恩。
人是有性灵的生命,生而为人,是造化的大恩。
为报这个大恩,就要活出你的性灵,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无愧为人。
做人猥琐,自甘平庸乃至堕落,是最大的忘恩负义。
如果你在人世获得了成功,不论是凭借能力还是运气,说到底都是上天所赐。
所以,你要把这个成功看作一种责任,用它来造福众生,回报社会。
二、感恩众生
发菩提心,要学会利益别人,这是善有善报的结果。
有了众生,才可以积累无穷无尽的资粮,所以应当把众生当作如意宝。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众生我也有办法积累资粮啊!我可以在自己家里供曼茶罗,供曼茶罗不是也可以积累资粮吗?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供曼茶罗的前提,仍然是菩提心。
在具备菩提心的前提下供曼茶罗,才能积累资粮,离开了菩提心,就没有什么功德,佛菩萨绝不可能缺少我们曼茶罗上的那么一点点粮食。
菩提心从哪来呢?
一般认为,就是我们自己发起来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没有众生,我们就无法发菩提心,所以,要把众生当作自己的父亲、母亲、如意宝等等来看待——因为有众生,我才有修行的机会;
因为有众生,我才有成佛的机会,众生给我了一切。
我给众生了什么呢?
即使我们在不求回报的条件下去放生,也只是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重新让他们回归大自然而已。
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我们今天真正获得了如意宝,又能怎么样呢?
只有一辈子享用不完的物质财富等身外之物,除此以外,如意宝既不能让我们成佛,也不能给我们菩提心、出离心,但是,众生却给了我们发菩提心的机会,成佛的机会。
按照世间的常规,如果某个众生对自己有非常大的恩德,而我们却心安理得、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不仁的做法,世间人都会嗤之以鼻。
佛教更是一直都强调、提倡感恩的观念。
对谁感恩呢?
不分什么种族、类别等等,而是对所有众生感恩。
修菩提心首先是思维众生的恩德,然后就是要去感恩、报恩。
走上菩提道的推动力,就是来自于感恩,而不是某些哲学和宗教所说的“第一推动力是某某某”。
如果没有感恩的理念,就不会有动力,所以感恩非常重要。
因为有了感恩的观念,才会发心成佛,才能走上正规的大乘佛法之路,而不会脱离大乘佛法的轨道。
所以,要把众生视为比如意宝还要珍贵的宝贝。
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既可以发菩提心,又没有傲慢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气功热时众多人修练气功,他们修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就把芸芸众生观想在自己的下方,并培养这样一种心态:“他们是毫无功德的,我才是最了不起的!”也许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完成一些修炼过程的,但大乘佛教徒却万万不能这样。
以前的修行人在证悟以后,不但是对自己的上师感恩,对众生感恩,而且对自己学佛、证悟的地方也感恩。
有个叫竹钦仁波切的修心人,他就是这样。他上师所在的地方叫“弟果”,他证悟的时候,在著作里写道:“顶礼弟果的山、弟果的水!顶礼弟果的狗!因为有了弟果这个地方,我的上师才会在这里传法;有上师传法,我才有修行的机会;因为我修行了,所以今天才能开悟。”
不仅仅是一个成就者有如此感受,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有这样的感觉。
当他们开悟的时候,生起菩提心的时候,或者是生起大圆满智慧的时候,当下便对一切感激万分,他们才不会认为“我很了不起,我现在有菩提心了,我现在有智慧了”,而会回过头去看,这些是从哪里来的?是谁赐给我的?是谁给我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不忘初心,然后便生起感恩戴德之情,并迫不及待地准备去报恩。
前几年有几个人开车去西藏,只是到珠峰脚下所有游人都可以抵达、观光的地方逛了逛,根本没有登上珠峰,却回去宣称:“我们征服了珠峰!”
征服什么呢?
那是所有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开车上去的地方啊!
他们的心态就是这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正第一个登上珠峰的西藏人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记者问他:“你是第一个征服珠峰的人,你是不是觉得很光荣?”
他回答道:“不能这样说,人类是永远不能征服大自然的!与此相反,我非常感谢珠峰,正是她的宽容,才让我有机会趴在她的肩膀上看这个世界!”
前后二者迥然不同的心态,也暴露出当事人内心的浅薄与充实。
所以,当自己的某件事情成功以后,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我很了不起,所以才成功了”等等。
而要知恩图报,感谢给我们创造条件的人或者大自然。
以前西方人认为,人类可以征服大自然,并不计后果地、过度地开发能源等等。
现在意识到人类即将面临无法生存的困境之际,才开始提倡“环保”的概念,这已经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但古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大自然对人类有恩德,因为她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所以他们也很爱护环境。
如果始终都对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大自然有着感恩之心,我们也不会随随便便去破坏大自然,环保意识自然而然也会加强。
我们永远不能有征服大自然,征服某些国家、某些民族或某些人的想法,而要感谢大自然,感谢所有的众生,因为有了大自然和众生,我们才能完成一个伟大的事情——发菩提心、证悟空性!
有了感恩的观念以后,该如何报答众生呢?是不是说声谢谢你们,或拿些钱来回报他们呢?都不是!
唯一的报恩方式,就是给每个众生指一条光明的道路,然后让他们自己走。
以新时代的口吻来说,这是“最科学”的方法。
三、知恩、感恩、报恩
孰不知何因得此身,孰不知为何来此人间?也许是乘愿而来,也
许是随业洪流而至,总之无缘不聚。
“不是旧识不相逢,相逢总是有缘人”。在我们的生生世世中,不知多少次的相守楞严,共会法华。还是多少世的爱恨情仇,即使业力如影随形,蒙佛加被,我们依然有幸得此可贵人身。
虽然时空更替,容颜变换,但信念不变,慈悲依旧,法缘又让我们再次借用此身,同发菩提愿,共修菩提心,偕行菩提道。
法喜充满,心中踊跃着作为佛子难有的荣耀,意念中印定着荷负家业、续佛慧命的信念和决心。
祈愿破无明而复本性,弘道法以利群生;祈愿生生世世,不失传承,以报父母恩、报国恩、报众生恩、报师恩的四恩情怀,总报佛陀的深恩厚德!
茫茫黑暗,有灯为明。感恩佛陀,开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开显了四圣六凡的十法界;宣演真俗二谛,阐述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示以光明。
倘若无此,我们尚不知要在苦海业流中浸泡沉沦至何等年月,在阴风苦雨中挣扎着以至哪朝?
因逢佛法,明了生死,我们在不同的境遇前可以淡然地说:“生有何欢?死又何惧?”去留皆是如意;
看过了花开花落,我们均能坦然选择傲岸的丈夫,宠辱不受其惊。
正所谓“梦有六趣难为动,觉后情执怜众生”,此之所以感恩佛陀给了我们法身慧命。
世出世间,孝为根本。感恩我们的父母,拜父母所赐而成此色身。虽谓臭皮囊,但亦属难得。
从呱呱坠地,直至长大为人,耗尽父母多少心血,倾尽父母多少柔肠。
圆圆的面孔,无意中平添几许沟壑;缕缕青丝,弹指间爬上了诸多霜雪。
为人子若不思孝养,一味满填欲壑,实是难以启齿,羞愧难当。
百善孝为先!纵观华夏流传的二十四孝史,贤风德水泽被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人间无处无时不在享乐天伦。
可是而今总是会有许多老人无人奉养,难道是有人不会老吗? 敢问天下又有谁愿自己孤寡终老呢?
故贤人告诫:“孝顺奉生孝顺子,逆儿还许忤逆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或许有人会说:修行人也是厚恩未报,父母身心未见奉养,天年不及怡悦,即辞亲出家,披上缁衣。
虽释家之孝,非一般小孝,但世人不易知晓,因举动有违父母庭训,难免伤其本心,不孝亦在其中。
况且,除了一般的生养之苦,吾等父母还要忍痛割爱,面对晚景凄凉,承受着难以忍受之痛。
世世沦于五浊,恒常飘泊六趣,从苦入苦,苦之大矣!
每逢懈怠徘徊心头,妄念杂陈心间,静心独坐,即心中战栗,愧汗交加。
如若再偷生苟活,不勤修功德从而饶益生生世世之父母,使其免堕苦轮,不思报恩,将不孝至极矣,更何敢妄受为宝!
每当一次次回味佛教经典如《地藏菩萨本愿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等诸经典籍所讲述之善男子、善女人敬戴父母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感人故事时,都会感动肺腑、由衷赞叹,更加坚定了佛教的信念和传承,并想与大众一起呼吁、推动、发扬孝贤文化来感报现在、未来乃至生生世世之历劫父母吧!
中土难生,佛世难逢,但我们却有幸生于佛教大兴的中国。
回望中国的佛教历史,多少名山古刹,多少高僧大德弘法事迹的留志中,多属太平时期,仰赖于国家的护持和弘扬。
如果没有国泰民安,怎能弘扬圣教?
国如不安,生存尚属困难,又何谈安身立命?
“身安而后道隆”。 时当太平盛世,人民生存赖以维系的衣、食、住、行,皆受有丰富的资源享有。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迭的朝代中,哪代曾出现如今的大好景象呢?
由此敢问,当今又有几许人感恩国家领导人的英明果敢,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
然而有些人因一己心胸狭隘,欲望膨胀,内心贪婪,做出了很多对国家和社会不利、不团结的行为,散播了众多与民族、宗教不和谐的言论,不知感恩,反而以怨报德!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就是说,我们来这个世间,要多问问自己为这世间做了什么?奉献了什么?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而你自然就会拥有了什么!
生逢太平,拥有了安和的环境,优越的生活,我们怎能不感恩国家呢?
知恩、感恩、报恩,上可顺利求道,诸佛菩萨的经教典籍、祖师大德的妙言高论皆可随念而至。
下能弘法利生,方式多种多样,可著书,可讲学,可音像,小至一室,大至海内外,刹那间即成就自己的菩提之愿,皆可为国家安定、社会和谐而尽心尽力。
正所谓“出家不忘利世心,离俗不离护国情”。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
感恩众生啊!
《本生经》中,可见到佛陀在因地时,舍身伺虎,割肉喂鹰等感人事迹。这都是以知恩、感恩、报恩的信念,成就道业、感报众生啊!
从浅处讲,虽然现在生活无忧,但是如果没有各行各业的精英敬业及专家学者的努力科研与创新,就没有当今的锦绣繁华;
没有他人的发心供养和殷勤护持,我们的衣、食、住、行尚且难保,何谈修道!
从深处说,要成办如来事业,必依众生而修;种种功德,亦依众生而建;而且在六趣的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曾经恩泽于我们,如此的恩德,我们能不感恩众生吗?
天地君亲师,人间出佛陀。
万物蕴育于天地间而无私,凭我们自在享有而无怨;
共产党为劳苦大众做出无畏牺牲的奉献,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太平盛世任我们享乐太年;
父慈母爱,无微不至,百般呵护,任凭我们童年陶醉、成年矢志、壮年砺行,如果我们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奉养父母之时,请记得还应有另一份的情谊在热望。
七尺之躯浓缩了父母的骨血真情,一生行谊印持着恩师的铭心教诲。
感恩老师让我们由懵懂无知而至熟谙世事,点燃明灯为我们驱散心头的暗昧。
跨出家门,天地虽宽,但自我心胸依然狭促,知识局于一隅,感恩老师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驱除望洋兴叹,把持机宜,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安放身心,寻伺机遇,以最快最稳的步伐追赶时代的列车,与世界同行。
没有灵魂的躯体即使高如须弥,只能称为行尸;
有智慧的生命纵是微如芥子,亦能横观法界,竖彻三际。
故佛告诫:“在吾门中,惜吾一言一语,一偈一句。吾成佛时,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曾是佛子,为求法道,半偈句言,行奔六十二万里。汝等当知,圣法难闻。当吾灭度,法倚僧弘。未来世中,善男信女,如能奉师,勤礼师足,定当得法。”
历代祖师大德有的跨海越洋,不惧凶涛恶浪,远赴异邦,求取真经;
有的不辞辛苦艰难,创建道场,普施甘露;
有的长途跋涉,不惮险恶,弘法以利群萌;
有的在法难中,不畏严刑拷打,捐躯以守初衷;
有的刺血为墨,焚膏继晷,书写经典。
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克服了种种难以测度的磨难,踏平了多少坎坷,才铺就了当今这份平坦殊胜的法缘,随意研读诸多典籍,自在畅谈佛教文化,就此我们能不知恩图报吗?
很多人看到或听到祖师们的事迹可能会问:“这些大德们看似恬静、儒雅、淡泊,怎么会有着钢筋铁骨的意志及坚韧难摧的信念呢?
我想无它——因知而信,由信而感,由感而仰,由仰而定。坚定的信仰,坚定的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成就了坚定的信念。
时处末法,佛法尚能如此兴盛,一方面源于诸佛菩萨的悲心慈愿,龙天护佑;
另一方面亦有赖于国家、社会、大众的鼎力弘扬。
中华文化有“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之德。
那么,佛弟子也要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门宗旨下极力感恩回馈。
因此知恩、感恩、报恩不仅是你、我、他,更是每个有情应尽的责任和本职。
时下社会正道中,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又有那么多的奉献者在为我们忙碌,布置、接待、安排、倒水、清洁……让我们享受清净、庄严、方便与安乐的国度。难道不由衷的感谢,感恩吗?
不觉得眼前的每一事,每一物都那么可敬、可爱吗?不觉得更加需要珍重、珍惜吗?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衷心祝愿大众能以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享乐这难得可贵的人身,因知恩、感恩、报恩而幸福一生。
丁俊贵
2019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