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是我失业后读完的第一本书,仔细回顾一下的话,我整个2025年可能就完整阅读了这一本,敲下这段文字时已是9月8号,想到这里,百感交集。
一是怅然,作为“脑袋里经常焦虑但实际行动却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结果行动和结果为0”的自己,又一次因为一年都没读什么书这件事而焦虑起来。
从图书馆借来的时候我的身份还是打工人,看了博主姜Dora与蔡崇达的访谈视频,对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产生了兴趣。那天图书馆库存有限,蔡老师的三部曲当中只借到了这本。 初次借阅已经是很久之前,但从没翻开 ,续借又续借,续借又续借。终于在得知没工作了之后,能够安下心来用整段整段的时间把书看完。读完时候发现居然一共也没用几天。
二是欣喜,觉得一切都很巧妙。
因为是刚好处在没工作的时间段之内,处在情绪低谷里的我,看着书中那些与生活,与命运一起挣扎的小人物,突然共鸣上了,甚至有种“陪伴感”!就想到,如果是我在上班闲暇时间阅读了这本书的话,恐怕就不会存在那么深切的感受。也是这本书,刚刚好地在我迷茫失意的这些时间,用它的内容给予了我一些力量。
打开《草民》,内容如题目,真的是不能再普通的芸芸众生,每个出现的人物像是坐飞机时俯瞰地面映入眼帘的“小蚂蚁”或“NPC”。但我觉得它神奇的地方在于,明明每个人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每个故事都能让我这个“局外人”全神贯注地关心起他们来。
背观音的曹操
命运不公一声“操”,别致的名字混合着一声、一生的调侃,意外承载了乡亲父老对生存的戏谑。日复一日的固定线路,胸前身后、胸前身后的观音像,窗边门外探进来的“你今天感觉好吗?”像这种景象,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从没遇见过,后面也很难现场领略了。
“故乡守望者”黑昌
一天几条的故乡风景朋友圈是游子和家乡的羁绊载体,海滨跑道上奔跑的父亲们,朝阳下是众父亲对生命的希冀,对晚辈的期待。作者通过黑昌也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我们通过故事仿佛也能映射出千千万万个父辈。我虽然能够理解,但一直不接受父母们为了孩子而隐瞒自己病情这件事。读这个故事就会让我想起奶奶,从最后一次母亲节和她通话到收到她去世的消息之间好像只隔了一个礼拜,是完全意料之外,在我印象中她身体状况虽然不好但不至于病故,如今她已经离开我六年。后面很长时间都不愿相信。
看台风的蔡耀庭和许安康
我总有种刻板印象,好像出生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一开始出人头地总是很容易的。以至于在公司倒闭的时候由于过往人生太过顺利给他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打击,同时又比较好奇是不是当时整个时代都遭受了什么才波及到了洪流下的他们,破产、卖房、离婚、归家。好在人生起落,家人始终是最坚强的后盾。也愿意相信他们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和勇气。
抢头香的五朵金花
在读到几姐妹为了去庙里抢头香做的周密计划、服务区奇遇、抢靠门的位子、机智买票、到后来全力奔跑到体力不支摔倒、错过头香的痛哭,我的心也和几位奶奶一同紧张了起来。她们想要,她们努力了,她们无所不用其极了,她们没得到,她们痛哭痛骂,然后继续坚强面对人生。不知道她们的心情是不是也像那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我愿称秋姨为“和遗传概率硬刚的女人”
看的时候真是替她捏一把汗。可能所有人都知道她的胆子有多大包括她自己。我始终不愿意见到那些本来拥有美好人生的人们横遭变故,可能她也不愿意,老天用痴傻的孩子往她嘴里塞了一把沙,她揉吧揉吧堆了个城堡(还好她赌赢了)
认账、认命,但体面的应莲姨
出社会几年,我有时候会觉得有钱人都是狡猾的,和“仁义”二字根本不搭边,所以当应莲留下来的时候我还不由自主撇了撇嘴。后面又想,如果事情放在没过过奢侈生活的我身上,我也会选择认账,但我可能终究与体面无关,想到这里,脑海里出现了被债务压垮、挣扎,嘶吼,然后弓起腰来干活儿还债的自己的形象。对我来讲“体面、光鲜”好像不能给我带来什么乐趣,但看到美丽鲜艳的人生色彩,我还是会由衷地投出艳羡的目光。
最后一个故事是在原公司楼下的书吧里读完的,很巧的是还书的时候,在统一放书的箱子里面有一本我迫切寻找的《金字塔原理》。想起我妈生日那天,哥哥和我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