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由心。心存,则万物生;心灭,则万物灭。心静,则万物静;心乱,则万物乱。相由心生,境由心生,爱由心生,福由心生。同样,欲由心生,执由心生,怨由心生,祸由心生。而只有静可以让一切回归到中点,向左是积极的意识偏差:相、境、爱、福,向右是消极的意识偏差:欲、执、怨、祸,选择向左,还是向右,这个小小的选择权中孕育着人类终极的自由。
相由心生。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色相。一个人的心经过岁月的沉淀与磨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就如《论语》:“文莫(通摹)吾,犹人也。”,文莫吾,吾亦可莫文,齐白石酷爱小鸡小鱼小虾,才能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极致的优雅,长期沉浸其中,齐白石的长相也渐渐如其画作,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对人,观相是察人识人的重要方法;对己,修心以安相貌。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言:“世间的一切都写在脸上,谁要是做到真正的隐藏起真实的情感,那么社会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境由心生。境即境界,是一个人修行的最高法门。何谓境界,思想顿悟后引发的心灵风暴,在大脑中留下的最高痕迹就是境界。境界无形、无色、无相,但却在人的潜意识中驱动和支配着一切。大的境界需要宏大的历史观和哲学观作为背景,需要音乐、绘画等艺术的陶冶,需要世间的挫折和困苦所磨砺,需要人情世故的感悟。境界是心灵的感悟。
爱由心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最温暖的驱动力量是爱。心存慈悲之心,才可以心生布施之意,布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亦可以是精神上的慰藉,哪怕一个微笑,一份善意,都可以焕发世间万物生长的力量。
福由心生。福即幸福、快乐。福从解字法看,由一衣、一口、一田组成,有衣服穿,有饭吃就是福。再多了就是欲望,欲望过度就是贪婪,贪婪的心只有沉重的负担,少有幸福可言。财富与快乐呈边际效应递减,当你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拥有再多的物质,也是只需要一件衣服、一口饭、一张舒适的床而已。春秋时期的孔子和颜回的安贫乐道可以找到快乐的较高境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意在其中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对快乐的三种理解:“一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饮食;二是自然的和不必需的,如性欲;三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如虚荣。”只有自然和必需的才是快乐的基础,其余的都栖息着人类的欲望或者贪婪,比如虚荣,虚假的荣耀,政府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所言:“时间有撕碎一切的锋利牙齿,连最坚固的东西也不例外。”更何况是虚假的荣耀呢?
既不要扰乱他人的心,也不要动摇自己的决心。---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生活是一场修行,工作是一场修行,人生也是一场修行,修行主要修的是心,心修的是静,人生最难达到的境界即一颗平静的心。让一杯浊水,静下来,才能清澈,然后,选择安于当下,安于正念,或者安于积极的意识偏差,而非坠入消极的意识偏差,才能获得终极的自由。
2020.4.6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