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师姐端来了斋饭,静玉本无心吃,但看着师父慈母般的眼神,对着师父和师姐笑了笑,跑出来在院子的水井旁洗了一把脸。那水冰凉透体,顿时让静玉觉得心旷神怡,这才发现已经太阳当头,热辣辣的有点烤人。退回厢房后,刨了几口斋饭,便问师父:“听说这村上有一口很大的天井,我们去看一看吧!"
"这大热天,就在这里呆着吧。”明镜道。
“哎呀,师父,我们好不容易出庵一次,您就带我们去转一转吧。”静玉拉住师父的胳膊,使劲的摇了几摇。
“你和你师姐去吧,我在这里准备晚上的法事。”
于是,两人从杨家出来,穿过张家门口,朝西边的岩边走去。骄阳似火,偶起一丝微风,并不能浇去身上的烫热,连平时的蝉也忘记了鸣叫,去偷懒午睡去了。静修折了两张大芭蕉叶,分别和师妹举在头上,便如两只绿色的袋鼠拖着尾巴一路行进。
几分钟,静玉和静修早已额头冒汗。一路石梯走过,但见前面路口立着一块大石,光滑如碧,青里透红,宛如屏风。上刻草书“天井”二字,二字斜对角站位,笔力苍劲,字体用红漆加了深,更显得雄厚浑然。静玉来了兴,把芭蕉叶扔在路边,拉着师姐快速的转到那块大石后面。
刚转过来,就是一阵凉风,让人觉得舒服异常。只见南北两块峭壁形成一个天然夹缝,缝宽不过一丈,峭壁也是光徒四壁,只有一些红色天然彩画——或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或如后裔射日,或如大禹治水,一幅幅也不能尽数,看着看着它似又变了形状。东西两侧又是石梯下到缝底,东西两头长约三五十丈,从东边的这边的石梯望下去,并不能一眼望到底,只隐约听到下面潺潺的水声,但缝底的阴凉早通过微风传递上来,静玉已急不可耐,拉着师姐顺着东边的石梯就一路下去。
石梯朝下,约略转了点弯,太阳不能直射进来,但石壁上的反射光仍能清晰的看见石梯。越往下,水声越来越响,湿气越来越重,与刚才的骄阳仿若另外一个世界。下到缝底,是一处椭圆的沙滩,沙滩处光线已有点暗,水声从靠北面传来。
静修师姐妹二人在沙滩上安静的站了一会儿,适应了光线后才看见北面的岩壁上一个天然洞口,二人拉着手慢慢的走进洞口,走了不到三丈,看见洞口下一条暗河自西向东地流着,河水并不踹急,那些水流声应是下游传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