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注册简书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寥寥几篇文章还是几个月之前的,虽然平时几乎每天都会看简书,但真的只停留在看的阶段了。所谓的工作没时间、没形成写作习惯、隔了一段时间很难再开始写等借口其实就是在委婉地承认:我懒。
昨天看到一篇关于微信运营的文章,作者以微信小白的角度来写,但的确写得不错。尤其对一篇推文的每一部分进行解析,提醒大家哪里有坑以及怎么绕过这些坑。文末作者留了微信联系方式,欢迎探讨,可能是莫名的好感觉得作者是个认真的人,就加了好友。作者是个大二的妹子,暂且称她小娜,聊了几句后她说有个同学刚建了个简书学习分享的群,拉我进去。进去后发现还真的是个初创群呢,3个人。
刚进去就见识了群主热情的表情包欢迎仪式,怎么说呢,感觉自己有点儿像贵宾参加检阅,只不过站在那里的是一排表情包。群主是个大三的男孩子,他自称酿酒师(也不知哪儿来的自信→_→)。欢迎仪式结束后就是很自然的聊天,还真奇怪,至少我觉得我们仨还是满自来熟的,一点儿不尴尬。
正当我这么想着的时候尴尬的事情就来了,酿酒师问我大几的?(我紧张……)大。。大六?后面边聊,酿酒师边拉好友进群,不一会儿功夫已经七八个人了,估计他这会儿大概有种自己在开疆扩土的使命感。随着群里人数增加,大家也都开始打招呼、聊天,气氛轻松,而我却沉默了……
小娜,大二。前面提到她写的文章就是她参加社团期间接触到了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工作,平时运营期间遇到了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而后进行总结分享。
她真的是个蛮认真的人。未曾谋面,但作为同样在新媒体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我真的觉得她的认真、行动力、自主性很值得学习。现在公众号很普及,学生会、社团里会接触到很多。但是能够总结问题并附解决方法,分享出来,真的很难得。这种难得不是在于她分享的知识多么生僻多么干货,而是那种学习生活中自主总结的行动力。工作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我就未曾把工作的一些经验、方法进行过总结分享。现在想想真的不要小看你的总结分享,因为它是你思维逻辑的一次锻炼、语言表述的一次重组,你懂但真的要写出来不见得简单。一个在校生给了我这个毕业生很深的警醒。
她真的蛮聪明。大二,这个词对我来说已经很远。当时我大二的时候在干什么呢?纵使没有逃课挂科,我也只是按部就班上课,想方设法完工。上课的时候就是老师讲什么我做什么,做完之后不知道干什么。社团就是分配给我什么我做什么,做完我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如果当时我能像小娜一样从社团活动中练就一点儿技能,那么我毕业时候可能就少一份惶恐。聪明早已不是你会几道奥赛题,每个科目拿满分,聪明是你知道你在某些方面没那么聪明,所以努力变得聪明。
酿酒师,大三。就是我现在所在群的群主,最大的特点亲和力强,适应能力强。从我们3个人到现在18人,几乎都是他邀请来的,而他也在鼓励我们邀请一些喜欢写作,或者说某些方面的大神。虽然是通过网络,但在一个陌生的群体里能够很自如地沟通、号召,这个能力还是很强的。最重要的是他的执行力也很不错,在不断扩大他的“疆土”的同时他也开始分享一些文章,慢慢地带动其他群员发言、互动、分享……人慢慢多起来,从聊天中我发现真的还是蛮优秀的一群小伙伴,关键都比我小。。这里基本大一、大二、大三为主,还有一个研究生妹子,现在曼彻斯特大学……想想都知道也是大神级别的。
偶然间进入这样一个小群体,却没想到可以收获那么多,最关键的是真的引起我自己的思考。和这群小伙伴这么大的时候我没他们优秀,现在我仍没有他们优秀,再不努力真的就晚了。
以前每当提到【比我优秀的人】这个话题一般都是觉得是资历深、经验足、年纪长的,潜意识里一直以年龄来区分,然而现实真的不是这样。就像群里的这些小伙伴比我优秀比我小,关键还比我努力。只有一天的接触,我并没有知道太多,也许他们中还有很多已经有自己的公众号,并且经营得不错,也许他们中有的已经拿下了名企的实习,也许他们中有的已经发表过上万字的文章……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既然这些后浪潜力无限,锐不可当,那我也希望我这个前浪可以死得漂亮些!